① 一般來說,自身資產達到多少的人會開奧迪a7
買車分三種人。第一種是確實有錢的,覺的別就是成人玩具想買就能買的,當然你得有這個實力,還有一種就是死要面子的,本來就沒有什麼錢,但是覺的身邊的朋友都開的這車那車的,怕丟人有自卑感,所以選擇高額的小汽車為了有面子,也不為家人考慮一下,最後一種就是確實覺的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的。
正常情況下,最低標准應該是年收入三十萬以上的家庭使用奧迪A7會比較輕松一點,但是現在由於各種汽車金融貸款比較方便,加上現在年輕人的思維差距,而且使用頻率等因素,所以並沒有一個指定開不開得起的評判標准,畢竟每個家庭的消費觀不同。
結束語
汽車是一個純消費品,沒有實際用途和穩定收入的話,還是要理性的選擇它,像奧迪A7這樣的一線豪華品牌,更需要理性的去對待選擇,不要因為面子等因素,最後失去的是更多的“面子”。
每個人見解不同,觀念不同,但是一定要現在“務實”的立場上思考,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對的選擇。你們說是么?
② 一個月收入多少錢才可以開奧迪A6呢
購買一輛奧迪A6,推薦的年收入水平至少應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上。這樣的年收入范圍可以為購車提供較為穩定的經濟基礎,並確保購車後的生活質量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奧迪A6作為一款高檔轎車,不僅在購車成本上較高,其後續的保養、維修及保險等費用也不容忽視。因此,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30萬元以上的年收入是一個較為合理的經濟門檻,能夠支持這一系列的費用開支。
此外,考慮到購車後的長期使用,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尤為重要。擁有穩定且較高的年收入,有助於應對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性支出,確保購車後的生活品質和駕駛體驗。
當然,具體購買奧迪A6所需的資金水平還取決於個人的財務規劃和消費習慣。如果購車計劃較為迫切,可以考慮通過貸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籌集資金,但務必確保不會對個人財務狀況造成過重負擔。
綜上所述,年收入至少達到30萬元人民幣,是較為理想的選擇,能夠為購買奧迪A6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③ 家庭年收入多少可以買奧迪A4,30W
奧迪A4,按裸車30萬。我們算算費用。
1,一次性投入
買車就算裸車30萬,購置稅10%,加上保險應該在8000到1萬,再加雜七雜八的。
一次性投入按35萬算。
2,後續費用
奧迪車是出了名的燒機油,一次保養怎麼也得1000多,新車每3月一次保養,保養費一年4000。
每年的保險費一年8000,
油費按正常每年2萬公里算的話,就算每年油費2萬3。
每年洗車加上過路費應該在2000左右(不怎麼跑長途)
如果是在北京買個車位一次性投入只算10萬,不買車的話每年停車費用至少2500。
算起來後續投入每年4萬。
一次性投入35萬,每年養車4萬。
如果你房子已經有了,孩子教育金和生活支出每年15萬(北京這個很正常),未來儲蓄每年5萬,那麼你家庭年收入30萬就可以買了。
如果你房子還沒有,那麼家庭年收入50萬再考慮吧。
④ 買寶馬,奧迪,賓士,雷克薩斯,沃爾沃,的人一般資產至少多少1000w嗎
買車的決策往往基於個人的具體需求和經濟狀況。一般而言,車輛的價格通常不會超過一年的收入。購車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人可能因為工作需要,想要一輛豪華轎車來提升商業形象;也有人純粹出於個人愛好,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擁有一輛心儀的車。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至少應該有車價十倍以上的資產才較為穩妥。
購買豪華品牌如寶馬、奧迪、賓士、雷克薩斯或沃爾沃這類車型,其價值往往遠高於普通車型。這些品牌通常代表著更高的品質、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優秀的駕駛體驗。因此,對於這類車型,擁有至少十倍於車價的資產是比較合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達到1000萬元的資產,具體還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財務狀況來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購買車輛不僅僅是看中其表面的奢華,更應該考慮其實用性和經濟性。豪華品牌的車型雖然在外觀和配置上更勝一籌,但相應的維護成本和保險費用也會更高。因此,在做購買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個人的經濟能力和未來的使用需求。
對於那些熱衷於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來說,擁有一輛豪華車無疑是一種享受。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追求這種生活方式。購車前,應該理性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確保購車不會給自己的財務狀況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總而言之,購買豪華車型時,建議至少要有車價十倍以上的資產作為基礎。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參考標准,具體還需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定。購車時,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⑤ 要有資產多少,可以無壓力的買寶馬奧迪賓士等豪車呢
真正用自己辛苦錢買百萬級別豪車的鳳毛麟角。
以公司名義購買豪車來抵稅,可以節省大量的稅費。車輛買入後逐年折舊,三四年後在財務報表上
車輛殘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事實是這些豪車在二手市場還能賣個五折左右,相當於白開了三四年豪車後,還能撿回一半的錢。
很多人潛意識的都默認所有公司都是遵紀守法的,對此我只能評價兩個字不能再多放屁和會計和業務都聊了很多,感悟挺深我想這也為我解惑了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公司的經理人,是業務出身而非更重要的財務崗位。面對同樣一個難題,業務能夠合法合規的靈活多變處理的漂亮,會計貌似陷定在財務框架裡面接受不了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