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奧迪汽車 > 歷史的奧迪車長什麼樣子

歷史的奧迪車長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3-08-05 08:01:10

㈠ 奧迪簡介、歷史

奧迪簡介

奧迪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它象徵著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遊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合並為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

奧迪歷史

霍希公司

19世紀末,德國已經出現一些汽車製造商,其中一個就是於1899年11月14日在科隆(Cologne)建立的霍希公司。奧古斯特·霍希是汽車工程方面的先驅者,他在自己創辦公司之前,在曼海姆(Mannheim)的卡爾·賓士公司擔任了三年汽車製造部經理的職務。

1904年,奧古斯特·霍希將公司遷至茨維考(Zwickau),並將其轉為股份公司。1909年,奧古斯特·霍希從這家自己創辦的公司中撤出了股份,另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取名「奧迪」。

老奧迪公司

該公司由奧古斯特·霍希於1909年6月16日在茨維考(Zwickau)創立。當時為避免侵權,新公司不能再以霍希的名字命名,霍希想到其名字的德文詞義「聽!」在拉丁文中的對應詞為「Audi」,遂將新公司命名為「Audi」(奧迪)公司。1910年4月25日,霍希又在茨維考(Zwickau)將該公司改造成為奧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Audi Automobilwerke GmbH)。

漫遊者公司

1885年,兩位名叫約翰·巴珀提斯特·溫克霍芬和理查德·阿道夫·傑尼克的機械工在開姆尼斯(Chemnitz) 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行。不久,他們看到自行車需求量很大,就開始自己生產自行車。他們生產的自行車取名為「漫遊者」。1896年,公司改名叫「漫遊者有限公司」。

漫遊者公司1902年製造出第一輛摩托車。造汽車的想法雖由來已久,但直至1913年方成為現實,其較早推出的雙人汽車取名叫「巴比辰」(Puppchen),正是這輛車開辟了一個跨越幾十年的新時代。

DKW公司

1907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創辦了製造儀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開始實驗蒸汽動力公路汽車,並為其注冊了商標:字母 :DKW (小奇跡)。1919年,現名為Zschopauer 發動機廠的公司轉產二沖程小型發動機,為1922年成功製造摩托車奠定了基礎。1928年,第一輛小奇跡小型汽車面世。在20世紀30年代,小奇跡為汽車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之後,小奇跡摩托車和汽車為汽車聯盟公司在英格爾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礎。

DKW公司1902年在開姆尼斯成立,最初名叫萊斯穆森與恩斯特公司 (Rasmussen & Ernst)。1907年,該公司遷往厄茨格博格(Erzgebirge)地區的佐鮑(Zschopau)。萊斯穆森與恩斯特公司起初是生產和銷售尾氣分離器、擋泥板、照明設備、硫化設備和離心分離設備。

公司的創始人約根·斯凱夫特·萊斯穆森於1916年開始試驗一種蒸汽驅動的汽車,並將該車商標注冊為「DKW」。1919年,改名為佐鮑爾汽車有限公司的該公司轉而生產小型二沖程發動機,從1922年起,這種發動機成功地安裝於DKW牌汽車。第一輛DKW牌汽車1928年投放市場。

汽車聯盟

(Auto Union AG,全稱:汽車聯盟股份公司)

1932年6月29日,在薩克森國家銀行的主導下,奧迪公司、霍希公司、DKW合並成立了汽車聯盟。同時,它們與漫遊者簽訂了購買和租賃合同,將漫遊者公司汽車部納入到汽車聯盟麾下。新公司的總部設在開姆尼斯。

合並後,汽車聯盟成為德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廠家。公司的四環標志象徵著四個創始公司之精誠團結。它們各自的品牌名稱---奧迪、DKW、霍希和漫遊者予以保留。在集團內部,這四個品牌定位在四個特定的市場:DKW負責摩托車和小型轎車,漫遊者生產中型轎車,奧迪生產高檔轎車,霍希生產頂級豪華汽車。

新汽車聯盟

(Auto Union GmbH,全稱: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汽車聯盟被蘇聯佔領軍沒收,公司的精英遂轉移到巴伐利亞,並於1949年在英戈爾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新汽車聯盟,以復興四環標志所代表的生生不息的傳統。新廠生產的第一批車是DKW 的兩沖程摩托車、小型轎車和小型廂式貨車。

1965年,新汽車聯盟的一款新產品戰後生產的第一輛四沖程汽車投放市場。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人們煞費苦心地琢磨著給新產品取個好名字,於是傳統品牌--「奧迪」開始重新閃亮。不久,最後一批DKW在英戈爾斯塔特下線,之後,公司便以生產四沖程的「奧迪」為主了。1965年,新汽車聯盟被大眾公司收購,並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NSU公司

NSU於1873年在多瑙河畔的瑞德林根(Riedlingen)成立,創始人是兩位斯瓦比亞(Swabian)的機械師,一位名叫克里斯汀·舒米特,另一位叫海因里希·斯特爾。七年後公司遷至內卡蘇姆(Neckarsulm)。該公司在成立後的最初20年裡一直生產編織機。

1886年公司開始生產自行車,自行車的生產在企業後來的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1901年NSU開始生產摩托車,5年後又生產出第一輛汽車。1929年公司停止生產汽車,集中精力生產自行車和摩托車,之後於1958年恢復汽車生產。

1969年3月10日,新汽車聯盟與NSU汽車公司合並。新公司定名為奧迪-NSU汽車聯盟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內卡蘇姆。公司成立日定為1月1日。

奧迪股份公司

最後一輛NSU汽車於1977年3月下線。之後,公司僅生產奧迪轎車。這時候,公司的決策者們開始考慮簡化公司的名稱。為了讓公司和產品名稱一致,1985年奧迪-NSU汽車聯盟有限公司的名稱被簡化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總部由內卡蘇姆遷往英戈爾斯塔特。

拓展資料:

奧迪標志的含義

兄弟四人手挽手,4個圓環表示當初是由霍赫、奧迪、dkw和旺德諾4家公司合並而成的。

㈡ 從100到A8的奧迪「歷史」大揭秘

1975年底,汽車工業開始復甦,這從奧迪汽車銷售數量上得到反映。1977年3月,最後一輛nsu r80汽車離開生產線,這標志著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從那以後,所有在內卡蘇姆生產的汽車都是「奧迪」品牌。
1980年,隨著奧迪獨家技術——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應用,第一批量產全時四驅車引起了轟動。隨後,奧迪通過參加賽車活動,考驗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各項性能。1982年,奧迪贏得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汽車製造商錦標賽德國品牌第一名;1983年,hannu mikkola駕駛一輛奧迪四驅汽車成為世界汽車拉力賽的冠軍;1984年,奧迪囊括世界汽車製造商和駕駛員錦標賽冠軍。 四驅車的傳奇經典:奧迪四驅帶來了越野車比賽的一場革命。早在1981年,奧迪公司第一次選擇四驅車型出擊世界越野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就贏得了三項冠軍。僅一年後,即1982年,奧迪quattro又穩獲world brand錦標賽冠軍,並於1984年再次封王。1983年,hannu mikkola(如圖)駕駛著奧迪四驅奪得了世界錦標賽冠軍頭銜,1984年stig blomqvist 也同樣贏得這一殊榮。全輪驅動系統在後來系列產品中的應用為奧迪躋身於世界頂級汽車製造商行列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982年,奧迪創造了另一項記錄:第三代奧迪100汽車風阻系數降低至0.30,成為世界上量產轎車中空氣動力性能最佳的車型。在日益要求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時代,奧迪汽車引領了潮流。
1985年1月1日,奧迪—nsu汽車股份公司重新命名為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同時公司注冊地址從內卡蘇姆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人們對車速限制和減少尾氣排放的討論不斷升溫,奧迪和其他德國汽車製造商感受到了由此引發的市場沖擊。1985年,國內汽車銷售下降了7.5%,而出口則增長了9.4%。
1985年,奧迪公司的總投資達到10億德國馬克—公司有史以來總數最多的投資,主要用於改善生產設備和新技術研發。
1986年秋天,全電鍍車身的新奧迪80型汽車投放市場,這種技術能保證汽車10年不生銹,在同級別汽車中樹立了新標准。
1988年,奧迪第一輛3.5升v8發動機和四氣閥豪華型轎車——v8型轎車首次亮相,標志著奧迪開始重返頂級豪華轎車市場。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這句口號被tdi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技術再次證實。該技術的低燃油性能給人以深刻印象。1992年,一輛標準的奧迪80 TDI轎車環游世界,行駛了40,273公里,平均百公里油秏只有3.78升,平均時速為85.8公里/小時。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世界市場比較疲軟,但德國柏林牆的倒塌和德國貨幣統一促進了德國國內市場的需求。1991年,奧迪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突破148億德國馬克。但到1993年,這種繁榮也只是能夠暫緩德國經濟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的衰退趨勢。
在1993年秋天東京汽車展上,奧迪展示了世界第一輛採用全鋁車身框架結構(asf)的汽車,宣布了一個全新汽車時代的開始。1994年3月,作為奧迪v8型轎車的改進車型,全鋁車身的奧迪a8首次公開亮相。隨著奧迪a8的問世,奧迪對車型系列的命名開始改變。同年夏天,奧迪a6投放市場,而新款奧迪a4也於當年11月投放市場。新款奧迪a4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僅在德國就售出120,000輛。
1995年秋天,奧迪亮出了另一張王牌——tt跑車,該車型成功地將獨特設計與現代時尚特徵和成熟的技術結合在了一起。一年以後,兩門緊湊車型的奧迪a3投放市場,吸引了更多的客戶。1997年,奧迪展示了一款新奧迪a6和al2,後者是根據第二代asf技術製造的一款全鋁車身車型。奧迪tt硬頂敞篷跑車(coupé)和軟頂敞篷跑車(roadster)分別於1988年和1999年投放市場。
1998年,奧迪還成功地收購了義大利著名的跑車製造公司蘭博基尼和英國賽車發動機公司科斯沃斯。當奧迪公司於1999年迎來百歲大壽時,同時也「贏」來了歷史上銷量和利潤的最高記錄。身世沉浮、英雄輩出的奧迪,達到了她前所未有的高峰。她有足夠的理由讓世界相信,面對未來,奧迪這個百年的汽車王國會用激情和活力再書寫二十一世紀的不朽神話。
奧迪以面向未來的迷人車型進入了一個新千年。2000年6月,奧迪a2投放市場,該款車型再次鞏固了奧迪在輕型鋁車身方面的競爭力。同年的10月份,公司又一個主打車型——奧迪a8w12在巴黎汽車展上亮相。於2002年投放市場的新款奧迪敞篷跑車和新奧迪a8則突出了奧迪車的運動特性,而這一特性在奧迪rs6車型上得到了更加突出的體現。
新千年值得奧迪人驕傲的喜訊傳來,2000年6月12日在法國勒芒舉辦的24小時汽車耐力賽中,首次參賽的奧迪R8敞篷賽車獲第三和第四名的驕人成績就是奧迪品質的很好證明。被稱為「歐洲最大賽事」的法國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是一項傳統的長距離賽事。它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能,而且對由現代高科技裝備起來的賽車也有相當高的性能要求。奧迪R8的初戰告捷又一次向世人證明:奧迪公司一向奉行著以技術領先的承諾。

㈢ 由平凡變不凡 奧迪A8系列車型進化史

第一代奧迪A8 前不久,一汽-奧迪剛剛在中國舉行了100萬輛奧迪汽車的慶典儀式。奧迪在中國的成功有目共睹。德國三駕馬車中最年輕的奧迪,以其先進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的嚴謹贏得了全世界消費者的贊譽和認可。奧迪以驚人的速度迅速追上了賓士和寶馬。不一會兒就成了跟Double M並駕齊驅的品牌,不得不佩服奧迪的能力。 奧迪A8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在短短15年間就占據了賓士、寶馬占據的大型豪華車市場的地位,並且一直在擴大份額。奧迪怎麼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我們將在這個模型歷史中給你一個答案。

我們之前發表過賓士S級和寶馬7系的歷史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閱讀相關文章。

看看經典是如何傳承賓士S級歷史的。

寶馬7系汽車發展歷史簡述

●第一輛奧迪A8

第一代A8的推出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品牌知名度已經逐步建立,車型足夠豐富,技術儲備已經達到。向上看,大型豪華車市場需求逐年增加。賓士已經在裡面賺到了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不能再等了。奧迪A8於1994年在歐洲正式上市。

奧迪V8

其實奧迪並不魯莽。在首款A8推出之前,奧迪推出了一款奧迪V8,測試消費者對奧迪豪華車的接受程度。這款奧迪V8搭載了3.6L和4.2L V8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235公里/小時和249公里/小時,雖然這款車型銷量不高,但評價還算不錯。這也堅定了奧迪推出大型豪華車的決心。

奧迪V8

1994年3月,奧迪在當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正式推出了最新的大型豪華轎車A8。首款A8採用全鋁車身結構,鋁材的特性讓A8比競爭對手更輕,但安全性並沒有降低。

「第一代奧迪A8 3.7」

奧迪還提供標准軸距版本的A8和長軸距的A8L版本。初代A8有3款發動機,排量分別為2.8L、3.7L和4.2L可供選擇。1997年,奧迪為A8提供 Quattro 四驅系統,Quattro是3.7L和4.2L車型的標配。

「第一代奧迪A8 4.2」

2000年,第一代A8推出改款車型,外觀變化集中在前臉。以前的前臉太平庸了,但是改裝後的模型效果不是很好。這也是這一代奧迪最大的缺點。改裝後的A8放棄了3.7L發動機,而是為A8L增加了一台W12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動力非常強勁,W12的推出成為當時各路媒體爭相報道的新聞。同時,W12發動機也成為大眾集團頂級車型的御用發動機。

「第一代奧迪A86.0W12」

值得一提的是,在奧迪A8中,曾經有一款雙門Coupe轎跑車。這款車型在1997年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由於各種原因,這種型號還沒有大規模生產。

「第一代奧迪A8 Coupe版」

1998年,奧迪推出高性能奧迪S8 quattro,挑戰賓士AMG。V8發動機經過訓練已經達到了355馬力。懸架加強件配備大尺寸車輪、高性能輪胎和制動系統,全新5速tiptronic自動變速器為標配。

「首款奧迪S8」

因為奧迪和一汽的合作,第一代奧迪A8很快被引入中國,這一代A8在中國更為常見。如果有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我們領導現在乘坐的專車是第一代A8防彈車。

編者按:第一代A8的推出表明了奧迪進軍大型豪華車市場的決心,但這款車型在外觀上過於平庸,使得銷量略遜於另外兩個德國對手。此外,媒體對A8測試的結論使得A8在舒適性方面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平庸的外觀和「尷尬」讓第一代A8不太顯眼。
第二代奧迪A8
●第二代奧迪A8

針對第一代A8的缺點,奧迪在2021年推出了第二代A8。第二代A8改變了上一代車型塵土飛揚的造型,取之於與A6、A4相同的圓形設計,看起來飽滿、圓潤、優雅,讓這款A8看起來賞心悅目了很多。

「第二代奧迪A84.2」

動力方面,2.8、3.2L、4.2L、6.0L四款發動機給消費者更多選擇。配置方面,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有19寸運動輪、HID氙氣大燈、胎壓監測系統、主動安全系統等等。

2021年,第二代奧迪A8迎來第一次改款。這一變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採用了當時奧迪家族式的臉書設計,整體式前臉搭配進氣格柵搭配倒梯形車頭,也被稱為大嘴版。改到大嘴版的A8在優雅上更時尚,整體效果非常好。

「第二代奧迪A84.2」

「修改後的A84.2」

「修改後的A86.0W12」

2021年,第二代奧迪A8進行了第二次改款。外觀變化不大,但靜音方面進步較大。車身多處靜音,同時增加了更豪華的配置。此外,高配車型配備的空空氣懸架為A8帶來了更高的駕駛舒適性。

奧迪還為第二代奧迪A8推出了頂級運動版S8。第二代S8於2021年量產上市。它搭載了一台來自 蘭博基尼Gallardo 的5.2L V10發動機,最大功率444馬力,扭矩540牛·米,其實巡航的時候很安靜,但是必要的時候會很快吸引眼球。配合其合作夥伴的六速Tiptronic自動變速箱,0-100 km/h的加速時間為4.9秒。

「第二代奧迪S8」

編者按:第二代奧迪A8應該算是鳳凰涅槃般的產品。其流暢動感的造型蘊含著優雅與優雅,不像上一代那麼生澀。相比第一代A8,這一代車型的銷量有了明顯提升,這也讓奧迪A8成功進入大型豪華車陣營,並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第三代奧迪A8
●第三代奧迪A8

2021年,隨著奧迪直噴發動機的普及和大型豪華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奧迪的老對手也紛紛推出換代車型。奧迪推出第三代奧迪A8。

【第三代A8短軸版】

第三代A8的外觀非常漂亮,厚重犀利,優雅動感,穩重激情,這是第三代奧迪A8最直觀的感受。採用倒梯形大嘴設計是新款A8對奧迪家族前臉的忠誠,但前保險杠、霧燈、霧燈格柵和大燈在設計師手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其中,大燈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勾號」LED日間行車燈幾乎覆蓋了大燈60%的面積,甚至大燈的造型也隨著LED燈的變化進行了調整。

新款A8採用了前橋前移的技術,使得前翼子板上的輪拱更加前傾。這款新車的腰線在輪拱處有所波動,但並不影響全新A8拱形腰線的設計,這種腰線也是首次出現在奧迪豪華車型上。C柱的變化對奧迪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化。轎跑車型C柱曲線和短尾成為新款A8最明顯的特點。此外,尾燈的形狀也發生了變化,使其更加大氣和動感。

「第三代A8L」

動力方面,首次發布了優化後的V8 FSI發動機,最大功率372馬力,峰值扭矩445牛·米/3500轉/分,高於上一代使用的350馬力V8。根據奧迪官方發布的信息,搭載這款V8發動機的全新A8,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7秒,燃油經濟性提升15%。新A8的最高時速仍被電子系統限制在250公里/小時。

第三代奧迪A8的頂配版本採用了W12發動機,排量6.3L,最大功率500馬力,最大扭矩625牛·米。

「第三代A86.3W12」

【第三代A8 6.3 W12內飾】

傳動部分,8擋自動成為全新的自動變速箱,提供D擋和S擋兩種換擋模式。與新變速箱匹配的是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通過中央托森差速器,新款A8的前後軸分別獲得40%和60%的動力。另外需要強調的是,作為新A8的選裝配置,後輪動態差速系統可以在新A8的兩個後輪之間分配動力,隨著前軸的前移,新A8的操控性能將會得到提升。

懸架系統採用前五連桿,後叉臂梯形連桿懸架,制動系統為前後通風盤式制動器。

即將在國內上市的全新 奧迪A8L 軸距達到了3122毫米,比普通A8的2992毫米高出了130毫米。入門級車型將配備3.0T發動機。動力方面,這款3.0TFSI發動機最大功率285馬力,最大扭矩420牛·米,最高車速限制在250公里/小時。 @2019

㈣ 奧迪A4歷史車型回顧,看看奧迪A4L哪一代最經典

論運動,比不上 寶馬3系 ;在級別上,比 賓士c級 低一點,是奧迪旗下的中型車 奧迪A4 。對於一輛豪車來說,真的不需要任何方面都是頂尖的。只要各方面達到80%以上的水平就很優秀,這一直是奧迪A4的生存之道。

A4的前身......奧迪80(1972-1996年)

奧迪80的推出是一個無意的意外。1972年,大眾集團推出了全新的中型車平台B1,於是奧迪順便用B1平台造車,於是當年9月奧迪80順利誕生。車身小但空空間大,第一代奧迪80受到熱烈追捧。

1978年,大眾在B1平台的基礎上改進開發了全新的中型車平台B2,於是奧迪又一次順手將奧迪80搬到了新平台上,生產第二代奧迪80。由於第一代的成功,第二代奧迪80找到了喬治亞羅設計的形狀。毫無疑問,第二代奧迪80也是成功的。從1978年到1986年,共生產了168萬輛汽車,是當時最暢銷的豪華車。

1986年,奧迪80推出第三代車型。這一代車型使用的是奧迪自己的Type89平台,而不是大眾的B系列平台。採用新平台後,奧迪80的車身尺寸有所增加,使奧迪80成為一款中型車。並且動力和配置更加豐富,使得這一代奧迪80成為了當時同級別的標桿。

時間到了90年代初,奧迪80推出了第四代車型。這一代車型沒有換平台,只是擴大了動力選擇,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配置和舒適配置,增強了奧迪80在豪華中型車市場的競爭力。

第一代奧迪A4(1994-2001)

1994年,大眾開始實施高度平台化和模塊化的生產戰略。奧迪80再次改為大眾的B系列平台,名稱由奧迪80改為奧迪A4。

回歸大眾平台的奧迪A4,車身尺寸進一步放大,軸距達到了2.62m,車內的座椅空空間和後備箱的儲物空空間也擴大了不少。而且由於新平台的特點,奧迪A4的發動機也改成了立式,採用前輪驅動。

第一代奧迪A4的外觀線條雖然圓潤,但是一點也不馬虎,看起來很乾練。當時他們獲得了聯邦德國的產品設計獎和美國雅典娜建築博物館的設計獎。

動力方面,第一代奧迪A4搭載5氣門1.8L發動機,後來增加了1.8T動力版。1996年搭載2.8L V6發動機,可輸出190馬力。

第二代奧迪A4(2000-2005)

第二代奧迪A4於2000年上市。這一代A4採用了大眾PL46平台,底盤結構和懸掛系統進行了優化,進一步提升了整車的操控性能和舒適性。同時增加了車身尺寸,軸距達到了2.65米,內部空空間更加寬敞。

外觀繼續採用圓潤的線條,但看起來更加動感。此外,動力系統也進行了升級。1.8T發動機從161馬力增加到187馬力,2.8L V6換成3.0L V6,功率從190馬力增加到217馬力。

第三代奧迪A4(2005- 2008 )

第三代奧迪A4的平台沒有改變,但依然基於大眾PL平台打造。然而,奧迪工程師為這一代奧迪A4配備了動態底盤系統,進一步增強了車輛的操控性能。

外觀方面,第三代奧迪A4採用大尺寸進氣格柵凸顯豪華,政策的線條以圓潤為主但更具動感。

2003年,奧迪A4由一汽奧迪引入國內市場,隨後在2005年,第三代奧迪A4在海外發布並在國內上市。

第四代奧迪A4(2008-2016)

第四代奧迪A4採用了全新的B8平台,也就是今天的MLB平台。這種平台的特點是使前軸相對於發動機更靠前,使前軸不再承受發動機的全部重量,從而提高車輛的操控性。同時,車身採用了更強更輕的材料,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性能。

外觀方面,第四代奧迪A4的車身線條依然圓潤,但脊線相對更多,使車輛看起來修長。得益於新平台的使用,第四代奧迪A4的軸距達到了2808mm,後排的空空間變得更大。

奧迪A4海外發布的同時,一汽奧迪同步推出國產奧迪A4,軸距加長60mm。

第五代奧迪A4(2016年至今)

第五代奧迪A4基於MLB EVO平台打造,軸距比上一代略長1mm,為2809mm。車身材質進一步升級,比上一代更輕更堅固。外觀方面,車身線條更加突出,整體造型很有科技感。

從這一代開始,奧迪A4一方面決定選擇專屬服務,而不是什麼都有,只有自己的長處,而是選擇了通過科技感來彰顯豪華感的方向。除了酷炫的外觀燈光讓奧迪成為燈光工廠,豐富的駕駛輔助配置和內飾設計也充滿了科技氣息。

奧迪A4一直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豪華車,如今卻有了自己的個性,成為奧迪中國的頂樑柱。我們能看到的是奧迪A4不斷變得越來越好,每一次更新都能成功。

@2019

㈤ 奧迪的發展史

奧迪是著名的汽車開發商和製造商,其標志為四個圓環相扣。現為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主要車型有A1、A3、A4、A5、A6、A7、A8、Q1、Q2、Q3、Q5、Q7、Q8、TT、R8以及S、RS性能系列等。

奧迪集團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奧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和Cosworth技術公司,奧迪巴西及奧迪塞那利塔。此外,奧迪還在中國、馬來西亞和南非等地設有生產廠。

奧迪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它象徵著奧迪與小奇跡、霍希和漫遊者合並成的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

奧迪在2008 年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七。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

德國奧迪公司製造汽車與摩托車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最初設在薩克森州的四家汽車公司——茨維考市的奧迪和霍希汽車公司、開姆尼--西格瑪市的漫遊者汽車公司以及zschopau市的dkw汽車公司,對當時德國汽車工業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這四家汽車公司於1933年合並為汽車聯盟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汽車聯盟)。從汽車產量來說,汽車聯盟是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商品標志為四個連接的圓環,代表參與合並的四家汽車公司。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現了四環標志。

二戰以後,汽車聯盟位於薩克森的汽車製造廠被前蘇聯佔領軍沒收並拆除。此後,該公司的很多高層人員前往巴伐利亞,並於1949年在英戈爾斯塔特建立了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它繼承了老汽車聯盟的傳統,仍以四個連環作為標志。

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於1969年合並,組成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1985年,該公司改名為奧迪股份公司,總部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四環標志沿用至今。

由此可見,奧迪的歷史被二戰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二戰前的汽車聯盟,第二部分為二戰後的奧迪發展。

㈥ 奧迪汽車發展史

奧迪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奧迪(Audi)和霍希(Horch)汽車公司、漫遊者汽車公司(Wanderer)以及DKW汽車公司,這四家汽車公司於1932年合並為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於1969年合並,組成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該公司改名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總部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四環標志沿用至今。

第一部分(戰前)

德國奧迪公司的歷史悠久而又歷經多變,其製造汽車與摩托車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最初設在薩克森州的四家汽車公司——茨維考市(Zwickau)的奧迪(Audi)和霍希(Horch)汽車公司、開姆尼--西格瑪市(Chemnitz-Siegmar)的漫遊者汽車公司(Wanderer)以及Zschopau市的DKW汽車公司,對當時德國汽車工業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四家汽車公司於1932年合並為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以下簡稱汽車聯盟)。從汽車產量來說,汽車聯盟是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商品標志為四個連接的圓環,代表參與合並的四家汽車公司。

二戰以後,汽車聯盟位於薩克森的汽車製造廠被前蘇聯佔領軍沒收並拆除。此後,該公司的很多高層人員前往巴伐利亞,並於1949年在英戈爾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它繼承了老汽車聯盟的傳統,仍以四個連環作為標志。

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於1969年合並,組成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該公司改名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總部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四環標志沿用至今。

霍希(Horch)

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奧迪公司的創始人。霍希畢業於薩克森州米特韋達(Mittweida)鎮的一個技術學院。奧古斯特•霍希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顯示出他在汽車開發方面的潛力。他的主要優勢就是技術創新,以及驚人的決心和意志,這些都為汽車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開始他在曼海姆的卡爾•賓士公司的發動機製造部門工作,後來成為汽車製造部的總經理。1899年,霍希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在科隆成立了霍希公司(Horch & Cie)。在德國,霍希是將鑄鋁技術用於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殼製造,以及製作電力傳輸元件的萬向軸及高強度鋼齒輪的第一人。1902年,霍希將公司遷至薩克森州的萊辛巴赫(Reichenbach),隨後在1904年又遷至茨維考。1903年公司開始生產兩缸發動機汽車。遷至茨維考後,公司又開始生產四缸發動機汽車。該種汽車性能極佳, 1906年在當時世界上路況最艱難、距離最長的汽車拉力賽(Herkomer Run)中贏得冠軍。兩年後,霍希公司的年銷量第一次突破100輛。

因與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存在分歧,奧古斯特•霍希於1909年離開了由他創立的霍希公司,隨即在茨維考成立了另一家汽車公司。由於「霍希」的名字已被原來的公司使用,且已被注冊為商標,因此霍希將他的名字翻譯成拉丁文「Audi」(「Audi」和「Horch」的詞義同為「聽」),於是新公司有了Audi(奧迪)這個名字。
奧古斯特•霍希於20世紀20年代移居柏林,在1932年被任命為汽車聯盟監事會成員,並繼續以專家的身份參與公司的技術開發工作。1944年,他離開柏林來到Saale地區。在上法蘭哥尼亞(Upper Franconia)的Münchberg,霍希度過了他最後的歲月,於1951年去世,享年83歲。
霍希公司在霍希本人離開後的最初一段時期內,只能生產有限的幾種車型,而且在技術和設計上都未能超越其創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專門生產飛機引擎的Argus-Werke公司與霍希公司合並組成新的霍希-韋爾克公司(Horch-Werke)。最有名的兩位工程師阿諾德•佐勒(Arnold Zoller)以及後來的保羅•戴姆勒(Paul Daimler,Gottlieb Daimler的兒子),後來都被提拔為設在茨維考市的霍希—韋爾克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1926年秋天,霍希-韋爾克公司展出了由保羅•戴姆勒開發的八缸發動機汽車——Horch 8。該車以其強大的發動機功能、可靠的性能和精巧的車身外形引起關注,為競爭對手樹立了標准。從此Horch 8成為汽車製造業中優雅、豪華以及最高標準的代名詞。
1931年秋天,霍希-韋爾克公司在巴黎汽車展上展示了其最新的產品——外形被漆成耀眼的黃色、帶有棕色軟頂棚、用綠色皮革作內飾、配有12缸發動機的運動敞蓬跑車。從1932年到1934年,這款豪華的Horch汽車只售出了80輛。盡管市場對豪華汽車的需求開始下降, Horch汽車仍占據了豪華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其銷量比競爭對手之和還多三分之一:例如在1932年,Horch汽車在德國銷售773輛豪華汽,並出口大約300輛。但是,公司仍然遇到了財政困難,這主要是由銷售過程的資金問題造成的。

奧迪
1910年,由霍希先生創辦的新公司——奧迪公司生產的第一輛奧迪牌汽車出現在市場上。在1912年至1914年之間,在世界上公認的最艱難的長距離汽車拉力賽——國際奧地利阿爾卑斯汽車拉力賽中,奧迪汽車連連奪冠,贏得特別贊譽。一戰以後,奧迪首創汽車方向盤左置技術,並將排檔桿移至汽車中部,使得駕駛更為方便。從此,奧迪在眾多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
1923年,第一輛六缸奧迪汽車問世。該車有一個空氣過濾器,這在當時是開先河之舉。幾年後,空氣過濾器成為汽車的必備設施。同時,奧迪在德國汽車製造廠家中率先應用了奧迪獨家設計製造的液壓四輪制動系統。1927年,奧迪首席設計師Heinrich Schuh將第一輛被稱為「Imperator」的奧迪八缸汽車推向市場。不巧的是,這款豪華車推出時正遭遇豪華車市場迅速下滑。

DKW

喬爾根•斯卡夫特•拉斯姆森(J?rgen Skafte Rasmussen)出生於丹麥,曾在米特韋達(Mittweida)學習工程,畢業後在薩克森設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1904年,他在開姆尼斯建立了一家設備工程公司。三年後,他來到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地區的Zschopau,並從1916年開始進行蒸汽驅動的汽車實驗。盡管沒有通過這些實驗製造出一些特別的車型,公司卻由此確定其名稱為DKW-蒸汽驅動汽車的德文名稱(Dampf Kraft Wagen)的縮寫。1919年,拉斯姆森從Hugo Ruppe手中獲得了兩沖程發動機的設計,這是一個名為「Des Knaben Wunsch」(意為「男孩的夢想」)的玩具發動機的微型版本。這種微型發動機迎合了高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並作為輔助沖程發動機,於1922年被改進成「Das kleine Wunder」(小奇跡)摩托車發動機。在拉斯姆森、經理Carl和首席設計師Hermann Weber的努力下,DKW成為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同時也成為世界上占據領先地位的發動機製造商。

1927年,拉斯姆森從Detroit汽車公司獲得6缸和8缸發動機設計方案和生產設備,隨後推出了分別配有這兩款發動機的新型奧迪車。但是豪華車市場迅速下滑,拉斯姆森意識到了這一發展趨勢,開始轉向小型汽車的製造。DKW最早生產的汽車是後輪驅動,在Berlin-Spandau製造。1930年末,拉斯姆森委託茨維考工廠開發具有下列設計的汽車:兩個氣缸,容積為600cc的兩沖程摩托車發動機,皮革裝飾的整體木製底盤,前後擺動軸,以及前輪驅動。由奧迪設計師Walter Haustein 和Oskar Arlt設計出符合以上要求的汽車,被命名為DKW Front,並在1931年柏林汽車展上的首次亮相中引起轟動。DKW Front在奧迪工廠生產,是當時德國產量最高、最受歡迎的小型汽車。

漫遊者(Wanderer)

漫遊者這一名稱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與1885年建立於開姆尼斯的Winklhofer&Jaenicke工廠製造的自行車有關。1902年漫遊者開始生產摩托車,1904年第一次試生產汽車。1913年,漫遊者開始批量生產一款名為「Puppchen」的小型汽車,而且深受大眾喜歡。但是直到配有30馬力1.5升發動機的漫遊者W10汽車在1926年首次亮相時,該款小型車的第二代才推出市場。該車型綜合了當時世界汽車工業的所有最新開發成果,如方向盤左置、中央排檔桿、多用途干板離合器、整體鑄缸發動機和變速箱,以及四輪制動系統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供不應求。為了應付供不應求的局面,公司在Siegmar市的開姆尼斯郊區成立了一個新的汽車製造廠。汽車部件繼續在原有工廠內生產,然後鐵路運輸到新工廠。零配件直接從車箱卸到組裝線上。這種准時制生產方法在20世紀20年代末正好適應了生產的需要:位於Siegmar的周轉倉庫最多隻能容納一天的汽車生產量——25輛汽車。

汽車聯盟

20世紀20年代,奧迪、霍希、DKW和漫遊者四家汽車公司各自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相安無事。但流水線組裝和現代化機械設備的使用使生產能力迅速上升,進而要求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而提高銷量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國外汽車廠家引發的價格戰又使各汽車公司蒙受很大損失。德國汽車工業發現很難依靠自身解決這些財務問題,需要銀行貸款的支持。於是,薩克森州銀行滿足了拉斯姆森的貸款需求,為拉斯姆森集團的擴大奠定了基礎。此後,薩克森州銀行為了保持其在汽車行業的利益,以四家公司為基礎,建立了汽車聯盟,其總資產為1,450萬德國馬克。
汽車聯盟擁有Audi、DKW、Horch 和Wanderer四個品牌及其產品。但要開發統一的集團理念並使其在這些非常傳統的公司中得以運作,卻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車型開發

在1933年德國汽車展(German Automobile Exhibition)上,汽車聯盟第一次以公司的形象出現,它展出的四環標志奧迪前輪驅動中型汽車引起了轟動。但是,由於市場對avant-garde技術的認知有限,其創新特徵並沒有帶來很大的銷量。於是,汽車聯盟對設計作了修改。1938年,內飾十分現代、發動機性能優越的奧迪920汽車投放市場。其裝配的最新開發的OHC發動機功率達75馬力,車速最高達140公里/小時。這種動力大、體積小的汽車深受那些充滿動感活力的人士鍾愛。後來,這種前輪驅動的汽車被改為後輪驅動,側置底盤代替了中央方型底盤,並有6窗型和雙門4窗型兩種。市場對奧迪920的需求非常大,投放不久就銷售了計劃中的一年銷量。

第二部分(戰後)

在英戈爾斯塔特市的新開始

1949年9月3日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了一家新的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以下簡稱:新汽車聯盟),它是今天的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旨在復興老汽車聯盟(Auto Union AG)在薩克森建立的傳統基業和品牌。
在新汽車聯盟創業之時,人們的生活普遍困難,只能使用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在剛開始的幾年中,在英戈爾斯塔特生產的產品只有兩沖程發動機的DKW摩托車和汽車。新汽車聯盟在1949的正式建立實際上已是老汽車聯盟戰後復興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在1945年12月19日「零點」事件發生之後,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了「汽車聯盟零部件供應中心」,負責向在過去六年戰亂中倖存下來的所有戰前由老汽車聯盟生產的車輛供應備件,在西部被佔地區,這類汽車共有6,000多輛。

為什麼要選擇英戈爾斯塔特市?

英戈爾斯塔特市位於巴伐利亞(Bavaria)中心,交通四通八達,這是選擇它作為汽車聯盟零部件供應中心的原因之一。英戈爾斯塔特市政當局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心的建立促進了當地的就業。不過,在英戈爾斯塔特市重建汽車聯盟的最關鍵原因是其作為軍事重鎮所保留的百年軍事「遺產」:遼闊的土地、無數的兵營、車庫、炮塔等。這些對於一個無錢建造新廠房的公司來說可算是無價之寶。
從Schrannen街軍事供應站的總部開始,公司逐漸接管了一些建築,如「和平凱撒兵營」(Friedenskaserne)、新軍械庫、軍士大樓、車輛大廳、軍火庫、騎術訓練廳以及寬闊的閱兵廣場。公司的設施分布整個城市,進行常規的條理性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工人們將公司自嘲為「窩棚公司」。

「巴伐利亞大罷工」

1954年8月9日,巴伐利亞金屬加工業爆發了一次大罷工,許多英戈爾斯塔特市的居民至今仍記憶猶新。這是年輕的聯邦德國發生的最早的大規模工業糾紛之一,金屬加工業的公司將其稱為「戰後最重大的事件」。
當時新汽車聯盟有員工5,000人,作為英戈爾斯塔特市最大的廠商之一,同樣也有許多員工扔掉了生產工具。工人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改善工作和居住條件。罷工一直持續到1954年8月31日。通過仲裁,勞資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巴伐利亞大罷工才結束。罷工的結果是工人們的工資提高了4%多一點。

大股東的交易

新汽車聯盟因巴伐利亞大罷工額外支出92萬德國馬克。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約40萬德國馬克)。同年,Friedrich Flick——鋼鐵巨人Eisenwerk-Gesellschaft Maximilianshütte mbH Sulzbach-Rosenberg的主要股東——收購了汽車聯盟股份公司的部分股權。他幾年前就意識到英戈爾斯塔特的這家汽車製造商有一天會需要一個擁有大量資本的合作夥伴。
1957年,Flick建議戴姆勒-賓士公司並購汽車聯盟股份公司。那時,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0%的股份,擁有戴姆勒-賓士公司25%的股份。他的想法得到了瑞士富豪Ernst G?hner的支持,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1%的股份。戴姆勒-賓士公司接受了此提議。考慮到國外不斷增長的競爭壓力,戴姆勒-賓士公司想通過增加產品品種擴大不斷萎縮的市場份額。Flick還向戴姆勒-賓士公司暗示了他正在與福特公司進行協商的重要信息。
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賓士公司僅以4100萬馬克的價格收購了汽車聯盟88%的股份。一年以後,1959年,新汽車聯盟剩下的股份也出售給了戴姆勒-賓士公司。戴姆勒公司管理委員會發言人Fritz K?necke總結這次德國第二大和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合並時說,「我們娶了一位美麗的名門閨秀」.1958年4月9日,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寫到:「從銷售和稅收方面講,這次收購擁有年營業額約4億德國馬克及10,000名員工的汽車聯盟,使戴姆勒-賓士公司再次成為聯邦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英戈爾斯塔特的新工廠

在被戴姆勒-賓士公司並購之時,新汽車聯盟在英戈爾斯塔特生產的車輛只是摩托車和DKW速遞貨車,汽車總裝集中在杜塞爾多夫的工廠,該工廠於1950年投產。
為了獲得資金,公司推遲生產低價格的小型汽車。這種小型汽車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在開發,並准備在某個適當的時候以「DKW Junior」的名字投放市場。盡管戴姆勒-賓士公司的收購保證了其遲遲未建項目所需的資金,但公司仍然缺少必要的生產能力。
因此,必須毫不遲疑地建立一個新工廠,在英戈爾斯塔特也好,或在Zons市也好,這兩個城市靠近杜塞爾多夫市,因為公司在杜塞爾多夫已經收購了一個工業基地。時任勞資協會和國家議會成員的Fritz B?hm——他的同事曾說他像一頭戰斗的獅子——促成了新工廠在英戈爾斯塔特的建立。得益於他與政界的關系,巴伐利亞州總是比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超前一步。巴伐利亞州銀行2,500萬德國馬克的貸款對公司最終決定在英戈爾斯塔特市建立新工廠起了重要的作用。
選擇英戈爾斯塔特的另一個原因是兩輪交通工具的經營面臨癱瘓的境地:由於對摩托車需求急劇下滑,公司計劃在短期內降低DKW摩托車的產量。與Zons市相比,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英戈爾斯塔特市有很多熟練工人,這是公司決定在此建立新工廠的主要因素之一。1959年,公司在這里投資7,600萬德國馬克,1960年又追加投資了5,100萬德國馬克。地方報紙《Donaukurier》這樣評價這個新建工廠:「在英戈爾斯塔特附近即將建立歐洲最大、最現代的汽車工廠。」

大股東的再交易

1958年底,新汽車聯盟在英戈爾斯塔特有3,700名員工;一年以後,員工數量增至5,700人。新工廠的建立不僅使員工數量急劇增加,也促使新汽車聯盟決定將其生產基地於1961年遷至英戈爾斯塔特,並於1962年將總部也遷至該城,從而實現了計劃中的合理化配置和降低成本。但從1962年起,當總公司生產和銷售正處於高峰時,新汽車聯盟的生產和銷售卻都處於低迷狀態。
特別是1964年,新汽車聯盟面臨嚴峻的財政危機。戴姆勒-賓士公司盡管名聲很好,但由於子公司無法與母公司愉快合作,子公司的財政問題難以解決。因此,新汽車聯盟被轉售給了大眾汽車公司。這是一個驚人的商業交易。新聞雜志《明鏡》第45期寫到:「戴姆勒-賓士公司最大的股東Friedrich Flick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設計、反思和琢磨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公司重組方案。」評論說,Flick不僅策劃了「1964年最大的商業事件」,而且還幫助列出了該事件的細節。
從1964年起,新汽車聯盟的所有權分幾個階段出售給了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大眾汽車股份公司為此交易共花了2.97億德國馬克。截止1966年,大眾公司擁有了新汽車聯盟的全部股份。

光景有好也有壞……

新汽車聯盟被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收購,免遭了破產。曾經十分流行的兩沖程發動機走到了盡頭,大約30,000輛未出售的DKW汽車成了垃圾堆。這時大眾汽車公司的甲殼蟲系列成了新汽車聯盟的救星:從1965年5月至1969年7月,在英戈爾斯塔特大約組裝了348,000輛大眾甲殼蟲系列汽車。
從1965年8月,新「奧迪」汽車投放市場以後,新汽車聯盟開始慢慢走出困境。這款在英戈爾斯塔特製造的四沖程發動機汽車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並成功奠定了新車型系列的基礎。然而好景不長,在15年似乎未受阻礙的經濟復興之後,1966年和1967年,德國突然遭遇經濟大蕭條,新汽車聯盟受到了重創,必須大量削減生產量,而且速度要快。
1969年3月,新汽車聯盟與NSU汽車公司簽訂了一份合並協議。新公司奧迪—NSU汽車股份公司成立於1969年1月1日,總部設在內卡蘇姆。公司從一開始就採用了一套發展與擴張的方針,奧迪和NSU汽車的產量穩步增長,直到1973年的石油危機初露端倪。1974年,全球經濟的衰退對汽車市場也產生了負面沖擊,公司不得不將汽車產量從頭一年的40萬輛削減至33萬輛。這么大的舉措使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裁員:1974年,總員工數量從3.38萬下降至2.86萬;1975年,僅在英戈爾斯塔特,就有1,700個工人失去了工作。

進入一個新規模

1975年底,汽車工業開始復甦,這從奧迪汽車銷售數量上得到反映。1977年3月,最後一輛NSU R80汽車離開生產線,這標志著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從那以後,所有在內卡蘇姆生產的汽車都是「奧迪」品牌。
1980年,隨著奧迪獨家技術——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應用,第一批量產全時四驅車引起了轟動。隨後,奧迪通過參加賽車活動,考驗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各項性能。1982年,奧迪贏得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汽車製造商錦標賽德國品牌第一名;1983年,Hannu Mikkola駕駛一輛奧迪四驅汽車成為世界汽車拉力賽的冠軍;1984年,奧迪囊括世界汽車製造商和駕駛員錦標賽冠軍。
1982年,奧迪創造了另一項記錄:第三代奧迪100汽車風阻系數降低至0.30,成為世界上量產轎車中空氣動力性能最佳的車型。在日益要求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時代,奧迪汽車引領了潮流。

1985年1月1日,奧迪—NSU汽車股份公司重新命名為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同時公司注冊地址從內卡蘇姆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人們對車速限制和減少尾氣排放的討論不斷升溫,奧迪和其他德國汽車製造商感受到了由此引發的市場沖擊。1985年,國內汽車銷售下降了7.5%,而出口則增長了9.4%。
1985年,奧迪公司的總投資達到10億德國馬克—公司有史以來總數最多的投資,主要用於改善生產設備和新技術研發。1986年秋天,全電鍍車身的新奧迪80型汽車投放市場,這種技術能保證汽車10年不生銹,在同級別汽車中樹立了新標准。1988年,奧迪第一輛3.5升V8發動機和四氣閥豪華型轎車——V8型轎車首次亮相,標志著奧迪開始重返頂級豪華轎車市場。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這句口號被TDI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技術再次證實。該技術的低燃油性能給人以深刻印象。1992年,一輛標準的奧迪80 TDI轎車環游世界,行駛了40,273公里,平均百公里油秏只有3.78升,平均時速為85.8公里/小時。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世界市場比較疲軟,但德國柏林牆的倒塌和德國貨幣統一促進了德國國內市場的需求。1991年,奧迪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突破148億德國馬克。但到1993年,這種繁榮也只是能夠暫緩德國經濟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的衰退趨勢。
在1993年秋天東京汽車展上,奧迪展示了世界第一輛採用全鋁車身框架結構(ASF)的汽車,宣布了一個全新汽車時代的開始。1994年3月,作為奧迪V8型轎車的改進車型,全鋁車身的奧迪A8首次公開亮相。隨著奧迪A8的問世,奧迪對車型系列的命名開始改變。同年夏天,奧迪A6投放市場,而新款奧迪A4也於當年11月投放市場。新款奧迪A4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僅在德國就售出120,000輛。
1995年秋天,奧迪亮出了另一張王牌——TT跑車,該車型成功地將獨特設計與現代時尚特徵和成熟的技術結合在了一起。一年以後,兩門緊湊車型的奧迪A3投放市場,吸引了更多的客戶。1997年,奧迪展示了一款新奧迪A6和Al2,後者是根據第二代ASF技術製造的一款全鋁車身車型。奧迪TT硬頂敞篷跑車(Coupé)和軟頂敞篷跑車(Roadster)分別於1988年和1999年投放市場。
奧迪以面向未來的迷人車型進入了一個新千年。2000年6月,奧迪A2投放市場,該款車型再次鞏固了奧迪在輕型鋁車身方面的競爭力。同年的10月份,公司又一個主打車型——奧迪A8W12在巴黎汽車展上亮相。於2002年投放市場的新款奧迪敞篷跑車和新奧迪A8則突出了奧迪車的運動特性,而這一特性在奧迪RS6車型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奧迪是一個國際高品質汽車開發商和製造商。2002年,公司汽車銷量達到74.2萬輛,年收入約226億歐元,全球雇員達到51,000多人。

㈦ 奧迪汽車的發展歷史

㈧ 回顧奧迪RS車系發展史【2014-2020】

2014年:奧迪RS7

在RSQ3部署海外的同時,奧迪RS7也首次亮相。它最大的亮點可能甚至不是它那台552馬力的雙渦輪增壓4.0升V8發動機,甚至不是它那帥氣的外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歷史的奧迪車長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c6後備箱鎖保險在哪裡 瀏覽:612
汽車喇叭哪裡能買到正品 瀏覽:348
江西省手工業補貼哪個部門發 瀏覽:946
寶馬網聯汽車有哪些 瀏覽:269
北海哪裡賣工業用品 瀏覽:863
同一棟樓房有工業用地怎麼處理 瀏覽:187
和平精英的未來模式懸浮汽車如何開 瀏覽:553
汽車三角臂多少錢 瀏覽:320
奧迪車機登錄賬號怎麼找回 瀏覽:287
賓士原廠手錶怎麼樣 瀏覽:539
長安汽車電吸門改裝多少錢 瀏覽:659
寶馬哪個國家的啊 瀏覽:430
汽車油泵怎麼辦 瀏覽:300
財富工業園里有什麼廠 瀏覽:275
奧迪c6屏幕鎖屏怎麼開機 瀏覽:600
佛山工業大風扇哪個產品好 瀏覽:636
徐州寶馬5系婚車多少錢 瀏覽:907
換汽車水箱要多少錢 瀏覽:240
長沙寶馬改燈哪個好 瀏覽:375
廣西產有什麼汽車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