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奧迪TT的歷史
TT由來
TT是「tourisi trophy」的縮寫,意橘察為「旅行者大獎賽」,它是本世紀初的一
奧迪TT(19張)項頗負耐氏盛名的汽車賽事。
奧迪TT的概念和名稱奧迪TT的首次 奧迪TT
亮相是作為概念車在1995年法蘭克福車展。
它的設計歸功於大眾位於加利福尼亞設計室的J Mays和Freeman Thomas,它的獲獎的內飾設計則歸功於Martin Smith。
人們通常將「TT」的涵義誤解昌伍散為」twin turbo」。
這輛車命名其實是來自NSU TT,一種引擎後置的小型車,擁有讓人敬畏的賽車血統,於1960年代由NSU在NSU Prinz的基礎上產生。
當然,現代的TT車型不是NSU TT的任何一種車型的後續。
NSU TT的名字又是來源於著名的Isle of Man TT(Tourist Trophy) 的摩托車賽事。
② 紅色菱形奧迪綠色地獄紐北 40歲慶生再適合不過|汽勢影像
F1的新規則將推動實現更大程度的電動化,屆時,電機部分(MGU-K)的輸出功率幾乎可以達到內燃機水平。1.6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將使用可持續的合成燃料,效率極高。為F1項目特別成立的獨立公司奧迪方程式賽車有限公司(Audi Formula Racing GmbH)正在全速推進團隊建設。
回顧這40年,奧迪憑借六次全場總冠軍和三次GT3組別冠軍,成為GT3時代征戰「綠色地獄」耐力賽最成功的汽車製造商。未來,「紅色菱形」也將繼續馳騁「綠色地獄」。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勢傳媒,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③ 如何評價奧迪R8
基本信息 易比評測分: 94 類別 轎車 品牌 奧迪 車系R8 車型R8 4.2 款式2007 生產廠商 隨車附帶物品文件 隨車工具、急救包、保養手冊、三角警示牌等 保修政策 兩年不限里程 車身比例 易比評測分: 79 長寬高(mm) 4431/1904/1252 軸距(mm)/軸距比 2650/0.5979 前輪距(mm)/前輪距比 1632/0.8581 後輪距(mm)/後輪距比 1595/0.8378 外部參數 易比評測分: 45 車頂形式 硬頂70 車身顏色 待查 車漆 金屬漆/珠光漆90 車門數 2 玻璃類型 綠色隔熱玻璃 天窗描述 0 遮陽物 0 天窗開合方式 0 車篷開合方式 0 車篷開合時間 0 行李架 無0 前雨刷器 雙雨刷80 雨量感測器 有雨量感測器100 後雨刷器 無0 車體質量 易比評測分: 53 整備質量(kg) 1565 承載質量(kg) 30053 車體性能 易比評測分: 94 車體結構 空間構架結構98 車廂數量 三廂 車殼材料 復合材料98 底盤保護 底盤整體保護罩90 車內尺寸 易比評測分: 37 前排內部高度(mm) 95866 前排內部寬度(mm) 150077 前排腿部空間(mm) 820-105072 前排坐墊長度(mm) 53070 後排內部高度(mm) 0 後排內部寬度(mm) 0 後排腿部空間(mm) 0 後排坐墊長度(mm) 0 第三排內部高度(mm) 0 第三排腿部空間(mm) 0 前座中央扶手 有100 後坐中央扶手 0 後備廂開口寬度/離地高度(mm) 1030/70057 車內裝飾 易比評測分: 60 內飾材料 PVC60 內飾貼面材料 真皮、碳纖維60 車內座椅 易比評測分: 50 座位數(個) 260 座椅表面材料 真皮98 後排座椅調節方向 0 前排座椅調節方向 8方向->前排90 座椅調節形式 電動98 後座頭枕 0 前後排座椅加熱 有100 前後排座椅腰部支撐調節 有100 座椅調節記憶位置組數 00 座椅按摩/通風功能 無0 運動座椅 無0 後排座放倒比例(%) 0 行李艙容積 10031 行李艙開合方式 遙控->上掀95 行李艙燈 有100 動力性能 易比評測分: 76 最高車速(km/h) 30194 100kmh加速時間(s) 4.695 電子限速 無0 定速巡航系統 有100 敞篷風阻系數(Cd) 0 風阻系數(Cd) 待查50 功率309(420)/780097 最大扭矩 430/4500-600063 最高轉速 800086 壓縮比 12.588 升功率(Kw/l) 74.2360 比功率(Kw/Kg) 0.197441 驅動方式 中置四驅98 排氣量 4.16381 發動機 易比評測分: 65 發動機廠家型號 待查 發動機特有技術 FSI 缸體材料 全鋁85 缸蓋材料 全鋁85 缸數(個) 892 每缸氣門數(個) 480 增壓方式 無0 燃油供給方式 缸內直噴68 氣缸排列形式 V型85 每列汽缸凸輪軸數量 雙98 凸輪軸位置 頂置98 可變氣門正時 無級可調98 可變氣門行程 無0 傳動性能 易比評測分: 59 變速器形式 手自一體98 擋桿位置 地排+方向盤後換擋撥片98 擋位數(個) 690 主減速比 待查30 分動器類型 全時四驅80 中央差速器鎖 無0 前橋差速器鎖 無0 後橋差速器鎖 無0 環保性能 易比評測分: 88 環保標准 歐IV80 三元催化 有100 通過性能 易比評測分: 45 最小轉彎直徑(m) 11.463 最小離地間隙(mm) 待查40 接近角 待查40 離去角 待查40 最大爬坡度(%) 待查40 最大涉水深度(m) 待查40 燃油油耗 易比評測分: 82 燃油類型,標號 98#及以上無鉛汽油98 油箱容積 7575 油耗 綜合->13.680 內部儀表 易比評測分: 88 儀錶板顯示形式 數字/模擬85 儀錶板背光顏色 白色 儀錶板燈亮度可調 可調100 方向盤表面材料 真皮95 方向盤調節形式 手動70 方向盤調節方向 4方向90 多功能方向盤 有100 轉向性能 易比評測分: 98 動力助力轉向 有100 助力轉向調節 有100 轉向機類型 齒輪齒條式98 懸架系統 易比評測分: 73 前懸掛形式 雙叉臂獨立懸架80 後懸掛形式 雙叉臂獨立懸架90 減振器類型 液壓80 車身高度可調 不可調0 前懸掛彈性元件 螺旋彈簧80 後懸掛彈性元件 螺旋彈簧80 制動性能 易比評測分: 73 制動距離(m) 待查30 ABS剎車防抱死系統 有100 驅動防滑系統 有100 電子穩定程序 有100 制動力自動分配 有100 電子差速制動 有100 循跡控制系統 有100 主動車身控制系統 無0 其它 陶瓷製動器 前制動器類型 盤式90 後制動器類型 盤式90 手剎位置 前排座椅中間 輪胎輪轂 易比評測分: 81 前輪胎規格 235/35R1984 後輪胎規格 295/30R1993 輪輞材料 鋁90 輪輞規格 8.5J*19/11J*19 備胎規格及數量 無->00 備胎放置位置 胎壓監測裝置 有100 零壓續行 有100 外部燈光 易比評測分: 99 前照燈類型 氙氣98 前照燈照射高度車內調節 有100 高位剎車燈 有100 前霧燈 有100 前燈自動清洗功能 有100 車外燈光關閉延遲 有100 安全防護 易比評測分: 71 氣囊氣簾個數 475 駕駛位氣囊 有100 副駕駛位氣囊 有100 副氣囊鎖止功能 有100 側氣簾(氣囊) 有100 安全帶預收緊功能 有100 安全帶位置可調 不可調0 後排安全帶 0 雜訊噪音 易比評測分: 50 怠速噪音dB(A) 待查50 等速噪音dB(A) 待查50 舒適性能 易比評測分: 71 車內中控鎖 有100 前電動窗 有100 前電動窗防夾手功能 有100 後電動窗 無0 後電動窗防夾手功能 無0 後視鏡電動調節 有100 後視鏡加熱功能 有100 後視鏡折疊功能 有100 後視鏡防眩目功能 有100 後擋風加熱功能 有100 後窗遮陽簾 無0 杯架數(個) 260 遙控油箱蓋 有100 車外溫度顯示 有100 車內閱讀燈 有100 車內燈光關閉延時 有100 後門開啟方式 0 車載冰箱 無0 智能設備 易比評測分: 20 GPS導航系統 無0 泊車輔助系統 無0 車載羅盤 無0 車載電話 有100 無線上網功能 無0 防盜系統 有100 空調系統 易比評測分: 63 空調系統 有100 壓縮機數量(個) 160 溫區個數(個) 280 空調控制方式 自動80 後座空調 0 外循環空氣過濾器 有100 娛樂設備 易比評測分: 47 主機功能 CD/收音機/MP370 揚聲器數量(個) 1289 揚聲器布置方式 待查 CD數量及CD盒位置 6->中央扶手80 車載電視 無0 視頻系統 無0 車內12V電源 有100
④ 寶馬和大眾在世界哪些賽車比賽中取得過好成績
北京時間6月18日23:00,法國當地時間6月18日17:00,第74屆勒芒耐力賽在經歷24小時的激烈爭奪後落下帷幕。當義大利車手皮爾諾(Emanuele Pirro),駕駛他的7號R10 TDI賽車率先沖過終點線時,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誕生了——奧迪成為勒芒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採用動力車型奪冠的製造商。這同時也是奧迪在過去的7年來,第六次贏得勒芒P1組的冠軍。
皮爾諾是在離比賽結束還剩下4小時時,從隊友的手中接過賽車的,他們的8號賽車在24小時內完成了浩瀚的380圈,比去年奧迪R8的370圈又多了10圈,這充分說明了勒芒耐力賽每年的賽車速度都在提高,技術都在進步。按照勒芒的傳統,皮爾諾在最後一圈特意將車速放慢,手舞旗幟向現場的25萬車迷致意。
獲得亞軍的是由WRC雙冠王——勒布(Sebastien Loeb)駕駛的17號佩斯卡羅C60賽車,這位主場作戰的法國飛人,去年在比賽接近尾聲時,由於隊友撞車遺憾退出;今年終於嘗到了勝利的果實。駕駛該車的另兩位功臣是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和埃里克-西拉里(Eric HELARY)。
排在桿位發車的7號奧迪賽車,因為在比賽過程中遭遇若干次事故困擾,最終屈居第三。這同時也宣告勒芒七冠王克里斯騰森(Tom Kristensen)本賽季沖擊第八冠的希望破滅。
P2組的冠軍屬於RML車隊的25號勞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賽車,麥克-牛頓(Mike Newton)在經歷去年的失敗後,終於和隊友鄂爾多斯(Erdos)和華萊士(Wallace)迎來了勝利。
奧迪車隊的兩輛R10賽車起步一馬當先(點擊看組圖)
但是並不是所有車隊都能像麥克-牛頓效力的RML一樣,從失敗走向勝利,阿斯頓-馬丁便是這樣。去年他們因為引擎故障沖冠失敗後,今年又一次輸給了來自美國的克爾維特,而且是在離比賽僅剩下3小時時丟掉的冠軍。這次同樣是因為機械故障——變速箱,看來阿斯頓-馬丁的可靠性問題,仍然有待解決。 也許唯一讓他們欣慰的是,同隊的007號賽車獲得了亞軍。
唯一在最後一個小時決出勝負的是GT2組,83號保時捷911 GT3-RSR在比賽的前23個小時一直領先,但是就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法巴切(Dominik Farnbacher)發現他的變速箱開始出現異樣,不得不進站修理。當他回到賽道時發現頭車已不再是自己,而是81號潘諾茲。這時他開始全速猛追,希望能將2分鍾的時間差奪回來。但是事情往往忙中出錯,法巴切在距離比賽結束還剩下半小時時沖出了賽道,最後他不得不放棄最後一線希望。
保時捷這次沒能獲勝,也許並不是壞事,因為他們送給了對手一份大禮:潘諾茲本次獲勝,是他們進入勒芒10周年以來第一次奪冠,潘諾茲絕對應當感謝保時捷!
——————————————————————————————————
發車:兩輛奧迪R10一馬當先
北京時間6月18日23:00,法國當地時間6月17日17:00,第74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正賽在拉-薩森(La Sarthe)賽道正式拉開帷幕。處於桿位發車的奧迪車手阿蘭-邁克尼什(Allan McNish),駕駛他的7號R10 TDI賽車一馬當先,牢牢的守住了領先位置。
同排發車的8號兄弟車型緊隨其後,駕駛車手是弗蘭克-比埃拉(Frank Biela),但是它在兩圈之後已經落後邁克尼什1.479秒。
占據第二排的兩輛佩斯卡羅賽車暫時守在第三和第四位,但是佩斯卡羅-賽車的速度明顯不及奧迪,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Franck Montagny)幾乎每圈都要比邁克尼什慢3秒,因此當比賽進行到第22圈時,它已經被邁克尼什甩下30多秒。
LMP2組的桿位得主埃爾多斯(Thomas Erdos)今天的起步不錯,他目前仍在守在這個組別的頭名位置。但是GT1組的排位領先者今天卻開局不利,007號阿斯頓-馬丁賽車不知道因為什麼問題,當比賽進行到第20圈時,已經掉到了第46位。而他們同隊的009號賽車也被64號克爾維特賽車超越,不過差距只有6秒多。
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事介紹:三位車手接力狂飈24小時
阿斯頓-馬丁車隊的領隊在賽前表示,長期困擾他們的賽車可靠性問題已經解決,所以他們今年不再懼怕堅如磐石的克爾維特,但是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事情並非如此。
本屆比賽的起跑進行的相對順利,只有兩輛賽車出現了問題。一輛是G-FORC車隊的35號賽車因為傳動系統故障在第一圈便回到了維修站。另外一輛則是羅斯壇(Marc Rostan)駕駛的賈德賽車,他在發車燈熄滅時未能啟動。
到本文截稿時,比賽已經進行了45分鍾,奧迪車隊的7號和8號賽車仍然處在首位,他們都完成了26圈的賽程,兩輛佩斯卡羅賽車分列第三和第四。P2組的頭名是25號勞拉EX264 AER賽車,GT1和GT2組則分別由64號克爾維特和27號保時捷領跑。
——————————————————————————————————
第三小時:奧迪7號車遭遇引擎故障
當比賽進行到第3小時時,處於領跑位置的7號奧迪R10賽車,首先時因為風擋問題額外進站一次,後來又因為燃油噴射系統問題再次進站,這使得他們拱手將領跑位置讓給了兄弟車型——8號奧迪R10。
勒芒耐力賽拉-薩森賽道介紹:獨特的輪胎門 最美的三直道
這兩次額外進站總共花掉了7號車25分鍾,車隊最初更換了黑匣子希望能治癒問題,但是當克里斯藤森從卡佩羅(Capello)的手中接過賽車後,問題再次出現。最後勒芒七冠王不得不將賽車開回維修站換上新的燃油噴射系統。
但是這樣處理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根治,車隊技術總監加特納(Ralf Juttner)表示:「我們在試車之前,遇到過這個問題。所以這並不完全是一個新問題,這是柴油引擎上非常典型的故障。」
「面對這樣的問題,你只能更換部件,這是唯一能做的。根據截至目前的經歷,這樣的問題有時在兩個小時之後出現,有時間隔四小時。」加特納無疑在暗示:問題可能再次發生。
7號奧迪遭遇引擎故障丟掉首位 工程師擔心問題將再次出現
「湯姆(克里斯藤森)在無線電中告訴我們,引擎現在又運轉正常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現在必須祈禱問題不再發生(特別是別在另外一輛賽車上發生)。但是在我們的記憶中,比賽中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勒芒。」看來在未來的20個小時內,整個奧迪車隊的心都將無法平靜。
到本文截稿時,7號R10戰車在一路狂追之後暫時排在第5位,但是他們仍落後同車隊的兄弟——8號車6圈。根據現在R10和佩斯卡羅60相比每圈快3秒,因此要超越之前的三輛賽車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傳奇人物克里斯藤森要在25萬觀眾面前拿下第八個冠軍,恐怕不太容易實現,因為另外一輛兄弟車不可能停下來等他。
——————————————————————————————————
第10小時:7號奧迪再遭不測被人追尾
當比賽進行到第10小時時,7號奧迪R10賽車再次遭遇不測,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與一輛GT1組賽車相撞。
賽車的後叉臂受到嚴重損壞,卡佩羅(Rinaldo Capello)不得不開車進站更換。這使得他們從第三位跌到第四,落後領先的兄弟車——10號奧迪R10 11圈之多。
卡佩羅(Rinaldo Capello)回到站中表示:「我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遇到了一次糟糕的撞車。」但是他並不知道對方是誰,車隊只知道,康威斯-門克斯(Convers Menx Team)車隊的法拉利550賽車大約在同一時間進站更換了前翼,看來下毒手的正是這輛車。
「我從內線超越了那輛車,之後它便撞上了我,我非常失望,沒想到會這樣。唯一幸運的是,我的賽車沒有發生打轉,仍然留在賽道上。」
「有許多部件都損壞了,後懸掛的叉臂需要更換。」卡佩羅接著說道。
到本文截稿時,比賽已經進行到第14小時。目前8號奧迪車仍然領先,17佩斯卡羅位列第二,7號R10已經上升到第三位,但是他們與頭車有著9圈的差距。
——————————————————————————————————
第14小時:8號奧迪仍領跑12輛車退出
當比賽進行到第14小時時,8號奧迪R10賽車仍舊領先,並且將優勢擴大到3圈,目前他們完成的里程數是233圈,最快單圈成績是3分32秒691,總共有17次進站。
佩斯卡羅車隊的17號賽車排在第二,目前駕駛該車的是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他們的C60賽車在速度上要稍遜一籌,但是很穩定。3圈的距離對於勒芒而言在攻擊范圍之內,因此只要頭車出現差錯,他們便有機會奪冠。但是車手西拉里(Helary)表示,由於天亮後氣溫開始上升,他們使用的米其林輪胎開始變得不穩定,賽車出現嚴重的轉向不足。看來蒙塔吉尼現在正在忍受這種煎熬。
7號奧迪R10在第四圈將領先位置讓給兄弟車——8號R10後,在第10小時時再次遭遇不測,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被一輛賽車追尾,再次為修車浪費大量的時間。但是他們憑借一路的瘋狂追趕,目前又回升到第三位,只落後17號C60 9圈。本屆比賽截至目前的最快圈速是由他們創造的3分31秒211,總共完成了19次進站。
P2組排在首位的是駕駛25號賽車的華萊士,但是他在總成績榜上落在了兩輛GT1組賽車之後,目前編號為009的阿斯頓-馬丁仍然領跑GT1組,只是他們同64號克爾維特相比只有一圈的優勢,因此局勢仍然非常緊張。如果不出意外,該組別的冠軍,必將在這兩輛賽車中誕生。GT2組的領軍者易主,目前由SEIKEL車隊的83號保時捷賽車領跑,他在總成績榜上排名第15位。
——————————————————————————————————
第17小時 賽車漏油安全車第三次出動
當比賽進行到第17小時時,由於一輛賽車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出現燃油泄漏,將油灑了一地,賽會不得不再次出動安全車。
這已是本屆比賽第三次出動安全車了,31輛賽車(其餘12輛已退出)在奧迪第二代TT的帶領下,形成浩瀚的隊伍緩慢行進,而另外一邊,賽道工人正在全速清掃賽道上的油漬。比賽在大約兩圈之後恢復。
到本文截稿時,處於前列的排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8號奧迪R10賽車仍以三圈的優勢領先,此時在車上的車手是沃納(Marco Werner)。暫時由勒布駕駛的佩斯卡羅C60賽車名列第二,奧迪車隊的7號車仍守在第三位,從目前的單圈速度來看,雖然7號車的速度可以更快,但是並沒有往前趕了,現在仍然落後頭車12圈。
與此同時,GT1組仍然由009號阿斯頓-馬丁領跑,72號克爾維特以一圈的劣勢緊隨其後,這兩輛賽車的總排名分別是第四和第五。P2組的頭車,勞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排在總成績榜第六位。而GT2組的領頭羊仍然是83號保時捷911 GT3-RSR。
——————————————————————————————————
以下是第74屆勒芒耐力賽的最終成績排名(稍後將奉上中文版本)
總體排名 車號 組別 組別名次 車手 車隊 國籍 車型 圈數 成績差
1. 8 LM P1 1. Biela, Pirro, Werner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80 6:20.375
2. 17 LM P1 2. Helary, Loeb, Montagny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76 4 Laps
3. 7 LM P1 3. Capello, Kristensen, McNish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67 13 Laps
4. 64 LM GT1 1. Gavin, Beretta, Magnussen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55 25 Laps
5. 16 LM P1 4. Collard, Comas, Minassian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52 28 Laps
6. 007 LM GT1 2. Enge, Turner, Piccin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50 30 Laps
7. 72 LM GT1 3. Alphand, Policand, Gouaslard Luc Alphand Adventures F Corvette C5-R 346 34 Laps
8. 25 LM P2 1. Erdos, Newton, Wallace RML GB Lola EX264 AER 343 37 Laps
9. 62 LM GT1 4. Brabham, Bouchut, Garcia Russian Age Racing RUS Aston Martin DBR9 343 8.360
10. 009 LM GT1 5. Sarrazin, Lamy, Ortell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42 38 Laps
11. 66 LM GT1 6. Borcheller, Mowlem, Fittipaldi ACEMCO Motorsports USA Saleen S7R 337 43 Laps
12. 63 LM GT1 7. Fellows, O'Connell, Papis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27 53 Laps
13. 24 LM P2 2. Binnie, Timpany, Terada Binnie Motorsports USA Lola B05/40 Zytek 326 54 Laps
14. 27 LM P2 3. Macaluso, Gue, James Miracle Motorsports USA Courage C65 AER 324 56 Laps
15. 81 LM GT2 1. Dean, Tomlinson, Hughes Team LNT GB Panoz Esperante 321 59 Laps
16. 83 LM GT2 2. Nielsen, Farnbacher, Ehret Seikel Motorsports D Porsche 911 GT3-RSR 320 60 Laps
17. 87 LM GT2 3. Kinch, Niarchos, Mullen Scuderia Ecosse GB Ferrari 430 GT 311 69 Laps
18. 80 LM GT2 4. Neiman, van Overbeek, Long Flying Lizard Motorsports USA Porsche 911 GT3-RSR 309 71 Laps
19. 33 LM P2 4. Field, Halliday, Dayton Intersport Racing USA Lola B05/40 AER 297 83 Laps
20. 22 LM P2 5. Barbosa, Moseley, Short Rollcentre Racing GB Radical SR9 Judd 294 86 Laps
21. 32 LM P2 6. Barazi, Vergers, Cunningham Barazi Epsilon F Courage C65 AER 294 2:59.313
22. 93 LM GT2 5. Nishisawa, Yamaji, Collin Team Taisan Advan J Porsche 911 GT3-RSR 291 89 Laps
23. 53 LM GT1 8. Apicella, Yamanishi, Hinoi JLOC ISAO Noritake J Lamgorghini Murcielago R-GT 283 97 Laps
24. 73 LM GT2 6. Ianneta, Lambert, Lefort Ice Pol Racing Team B Porsche 911 GT3-RSR 282 98 Laps
25. 2 LM P1 5. Nielsen, Elgaard, Anderson Zytek Engineering GB Zytek 06S 269 111 Laps
26. 19 LM P1 6. Evans, Owen, Berridge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267 113 Laps
27. 20 LM P2 7. Rostan, MacAllister, Pullan Pierre Bruneau F Pilbeam MP93 Judd 244 136 Laps
DNF 5 LM P1 -- Primat, Fassler, Peter Swiss Spirit CH Courage LC70 Judd
DNF 6 LM P1 -- Moller, Kiesa, Pickering Lister Storm Racing GB Lister Storm Chevrolet
DNF 9 LM P1 -- Ortiz, Campbell-Walker, Gabbiani Creation Autosportif GB Creation CA06/H Judd
DNF 12 LM P1 -- Frei, Hancock, Fisken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3 LM P1 -- Gounon, Nakano, Kurosawa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4 LM P1 -- Lammers, Johansson, Yoong Racing for Holland NL Dome S101H Judd
DNF 30 LM P2 -- Briche, Hauchard, Roussel Welter Gerard F WR Peugeot
DNF 35 LM P2 -- Leroch, Monis, Hahn G-Force Racing B Courage C65 Judd
DNF 36 LM P2 -- Andre, Clairay, Bouvet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7 LM P2 -- Ragues, Gosselin, Ojjeh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9 LM P2 -- Amoral, Castro, Borgueno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DNF 50 LM GT1 -- Bornhauser, Gardel, Blanchemain Labre Competition Team F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1 LM GT1 -- Vann, Smith, Sugden Russian Age Racing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7 LM GT1 -- Pergl, Kox, Vassiliev Convers Menx Team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9 LM GT1 -- Babini, Gollin, Pescatori BMS Scuderia Italia I Aston Martin DBR9
DNF 76 LM GT2 -- Dumas, Narac, Ricitelli IMSA Performance Matmut F Porsche 911 GT3-RSR
DNF 77 LM GT2 -- Jeannette, Maxwell, Milner Multimatic Motorsport Team Panoz USA Panoz Esperante
DNF 85 LM GT2 -- Crevels, Dumbreck, Coronel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6 LM GT2 -- Bleekemolen, Hezemans, Kane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9 LM GT2 -- Pompidou, Ried, Thyrring Sebah Automotive GB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0 LM GT2 -- Bergmeister, Krohn, Jonsson White Lightning Racing USA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1 LM GT2 -- Yamagishi, de Fournoux, Konopka T2M Motorsport J Porsche 911 GT3-RS
DNF 98 LM GT2 -- Bourdais, Cloet, Sharp Noel Del Bello F Porsche 911 GT3-RSRLive resu l
⑤ 奧迪有什麼賽事
「銀箭」不僅是四環標識賽車的名字,也是世界賽車史上一個傳奇時代的象徵。20世紀30年代,費迪南德是汽車設計的天才嗎??1934年,保時捷(1875-1952)設計了一款革命性的賽車——A型Rennwagen(A代表汽車聯盟。它首先將16缸發動機放置在駕駛員身後(這已經成為當今F1賽車的標配),油箱放置在車身中間(無論加多少油都不影響汽車重心),從而實現了1:1的賽車。這輛A型賽車是著名的漢斯製造的??由漢斯·斯凱奇駕駛,首次亮相柏林阿維斯賽道就輕松打破世界速度紀錄,先後獲得歐洲GP大獎賽(F1前身「GrandPrix」的音譯)、德國公路賽、山地賽冠軍。此後,銀色四環A-car、後來的TypeLuccaRennwagen和TypeCRennwagen如離弦之箭般橫掃賽道,所向披靡,為汽車聯盟的四環標識創造了一個被德國人民譽為「Zwickau的銀箭」的賽事神話,薩克森的Zwickau是汽車聯盟Hoxhohe的城市。1936年,不朽的賽車手貝恩德??BerndRosemeyer駕駛四環B型和C型銀箭賽車獲得了當時的所有獎項,包括歐洲GP大獎賽冠軍、德國錦標賽冠軍和山地賽冠軍。到1937年底,汽車聯盟的四環銀箭賽車在它參加的54場比賽中贏得了32場比賽,創造了15項世界紀錄和23項同級別賽車紀錄。從1938年開始,按照歐洲GP大獎賽的新規則,12缸四環D型銀箭賽車(V12TypeDRennwagen)取代了16缸C型賽野隱車,繼續橫掃幾大賽事的桂冠。作為羅森邁爾的接班人,當時最偉大的車手塔齊奧??塔齊奧·努沃拉里用他的D型車為汽車聯盟贏得了三個GP大獎賽冠軍,包括二戰前的最後一個GP大獎賽——貝爾格萊德站。20世紀30年代,四環銀箭賽和賓士銀箭賽分享了各種歐非大獎賽的勝利。尤其是1935年至1938年間,卡頓和羅森邁爾的汽車聯盟車隊與另一位著名賽車手卡拉喬拉的梅賽德斯-賓士車隊之間的對抗,頌啟廳在幾十年後的F1賽道上,產生了與塞納和普羅斯特、舒馬赫和哈基寧同樣的影響力。在人們比較熟悉的山地賽中,四環銀箭賽車獲獎較多旁孝。30多年後的1977年,這款帶有5號標志的四環銀箭賽車在拉脫維亞被發現。因為在一次比賽中損壞嚴重,花了兩年時間才恢復原貌,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三款銀箭賽車之一。2004年9月11日,在四環銀箭賽車70周年慶典上,這款標有5號的1936四環銀箭C賽車與自2000年以來連續三次獲得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冠軍的奧迪R8(畫廊論壇)賽車同台亮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百萬購車補貼
⑥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歷屆回顧
基本信息
啟動時間:2010年6月6日
合作單位: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旅遊衛視
評審團主席:靳尚誼
評審團構成:兩岸三地近百位藝術與設計巨匠和社會各界頂尖精英
獎項設置
30年成就獎:向30年中國當代藝術的最高成就致敬
年度貢獻獎:表彰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傑出的創新成就者
年度設計大獎:表彰中國當代設計領域最傑出的創新成就者
年度新銳獎:鼓勵中國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新銳
年度設計新銳獎:鼓勵中國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設計新銳
首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亮點
《藝文中國》系列節目
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啟動後,在近一年的時間中,主辦三方與各領域的傑出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共同傾力推出了52期《藝文中國》電視專題節目,通過對中國當代視覺藝術、建築、設計、音樂、舞蹈等領域的知名人物進行訪談,深度回顧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的發展與變遷。
頒獎盛典
2011年3月17日,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頒獎盛典在北京751 D-park時尚創意廣場隆重舉行。包括藝術界泰斗靳尚誼、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等在內的數十位傑出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包括國際著名影星張曼玉、著名企業家馮侖、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內的近百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當晚的活動。為了深度展現奧迪品牌與中國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緊密合作,頒獎典禮舉辦場地79罐被披上富有科技感的鏡面不銹鋼外衣,化身為一朵祥雲,成為一件獨特的公共建築裝置。場地內安放著主題為「空間」的裝置藝術品,以全新奧迪A8L的ASF奧迪空間框架結構為創作主體,營造出一種漂浮在空中的藝術效果。全新奧迪A8L也為出席當晚頒獎典禮的嘉賓提供了貴賓用車服務。
獲獎者簡介:
徐冰:30年成就獎
徐冰:是中國當代最早蜚聲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成名作《天書》系列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國後陸續創作《新英文書法》《鬼打牆》《地書》等,均對國際藝壇產生巨大震動。1998年他榮膺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年獲美國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現為獨立藝術家,生活工作於紐約。曾在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國家美術館、紐約新美術館、布朗士美術館、西班牙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捷克國家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曾被邀請參加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義大利、德國、韓國等國的重要聯展。
譚盾:年度貢獻獎
譚盾是著名音樂家、作曲家和指揮家,中國先鋒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1999年,譚盾創作的歌劇《馬可·波羅》贏得格萊美最佳作曲獎。2001年,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日本實驗音樂大師武滿徹這樣評價他:「他集東西方的精髓於一體,創作了一個獨特的聲音世界。」
劉家琨:年度設計大獎
1995年,劉家琨為畫家何多苓設計工作室,成為他「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劉家琨設計的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運用了卵石、青石等本地資源,在2006年獲得了美國《商業周刊》和《建築實錄》聯合頒發的「最佳公用建築」獎
。
寧浩:年度新銳獎
寧浩早期曾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於2006年拍攝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曾在兩岸三地引起轟動,並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多個獎項。更憑借2009年上映的電影《瘋狂的賽車》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之一,是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劉治治:年度設計新銳獎
中國著名新生代創作人,劉治治的作品主要建立在視覺研究之上,曾獲日本「Rong」平面設計競賽最高獎等眾多獎項,也曾受邀參加包括2005年和2007年「大聲展」等國內外眾多平面設計展覽,並擔任2008年「東西兩塊-德國設計師邀請展」的策展人。
《藝術與設計大獎》部分藝術家陣容
張曉剛: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於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的亞洲當代藝術家。
崔健: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
張洹:1965年出生的張洹是中國最傑出的行為藝術藝術家之一。他在家鄉河南學習油畫,也曾教過藝術史,此後轉向行為藝術這種更直接地與現實世界互動的方式。他的身體成為他的表達手段和藝術語言。
米丘: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職業藝術家,藝術與環境的結合形成了米丘獨特的空間概念,他在上海成立的工作室進行了30多項藝術交流項目,而將繪畫、雕塑、建築、多媒體融於一體的願望2000藝術計劃則被稱為創
造深圳新文化的開始。願望2000藝術計劃於2000年在美國紐約實施互動。
他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羽翼成為了他個人的藝術形象。 基本信息
啟動時間:2012年11月5日
頒獎時間:2013年5月9日20:00-22:00
頒獎地點: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
網路論壇時間:2013年5月9日14:00-15:30
網路論壇地點:Audi City Beijing
大獎主題:「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
協辦單位: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由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創立的一座公益目的綜合性藝術中心,UCCA通過廣泛的藝術和文化項目持續推動本土藝術環境的發展與國際交流,展現當下藝術、設計等領域中的先鋒力量。
紐約中國中心(CCNY)是首個中美高端經貿文化平台,位於9/11遺址重建的世貿大廈一號樓內。中國中心集合全球頂尖創意、設計、藝術力量,融合國際商貿、頂級文化藝術、高端生活方式於一身,將在國際政經和文化交流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主席團主席:靳尚誼
主席團成員: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獲獎者代表、國際知名藝術家與設計師、權威媒體代表、大獎主辦方代表、協辦方代表等共9人
評審團構成:
專業評審團-兩岸三地近百位藝術與設計專家及核心專業媒體主編
媒體評審團-國內外近30家知名藝術與設計專業媒體
公眾評審團-關注當代中國藝術與設計發展的社會公眾
獎項設置
傑出成就獎:長期獲得代表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最高水準的國際認可
年度藝術大獎:2011-2012年度代表中國當代藝術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設計大獎:2011-2012年度代表中國當代設計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藝術新銳獎:2011-2012年度最具潛力的創新藝術表現
年度設計新銳獎:2011-2012年度最具潛力的創新設計表現
核心候選人名單
傑出成就獎:蔡國強、崔健、顧德新、劉小東、張永和
年度藝術大獎:沈偉、宋冬、汪建偉、向京、張曉剛
年度設計大獎:陳幼堅、都市實踐、馬岩松、如恩設計研究室、朱錇
年度藝術新銳獎:胡曉媛、梁遠葦、馬秋莎、鳥頭、王光樂
年度設計新銳獎:多相工作室、廣煜、Masha Ma、張馳、Xander Zhou
評審規則
1.所有獎項均由專業評審團(權重50%)、媒體評審團(權重30%)、公眾評審團(權重20%)三方投票產生。
2.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採用在線投票方式。
3.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的候選人為獲獎者,如同一獎項得分最高的候選人超過一名,則評審團成員需要分別闡述評選原因,由大獎主席團進行最終裁定。
評審流程
2012年12月,候選人確定。大獎籌委會審定大獎候選人名單。
2013年01-02月,評選核心候選人。專業評審團從每個獎項30位候選人名單中評選出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
2013年03-04月,專業評審團投票(權重50%)。專業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3名並標注名次,根據名次先後,其占總統計權重依次為30%,15%和5%。
2013年03-04月,媒體評審團投票(權重30%)。媒體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1名。
2013年03-04月,公眾評審團投票(權重20%)。公眾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1名。
2013年04月,統計加權。大獎籌委會對三方投票統計加權後確定獲獎人。
2013年04月,大獎主席團對獲獎人進行復議,最終確定大獎獲獎者。
2013年05月,頒獎盛典。公布獲獎者名單。
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亮點
與北京國際設計周合作
北京國際設計周創立於2009年,由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部門聯合主辦,立足於「創新國家、世界城市、設計之都」三個定位。每年於國慶「黃金周」舉辦的設計周匯聚了國際頂尖的設計作品,為中國創意設計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12年,一汽-大眾奧迪作為本屆設計周的官方合作夥伴及唯一指定貴賓用車,在設計周期間不僅為所有蒞臨設計周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全新一代奧迪A6L貴賓用車服務,還聯手藝術家費俊、李心路展示了融合奧迪A7 Sportback完美設計和奧迪connect先進技術的「奧迪互聯城市」作品,成為本屆設計周上最引人矚目的亮點。
以網路論壇形式啟動大獎
2012年11月5日晚8點,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史無前例地採用純互聯網發布的創新形式,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盛大啟動。本屆大獎啟動儀式通過網路視頻、網路社區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藝術家、設計師、行業精英與廣大公眾之間的深度對話。當晚,超過20萬網友通過在線觀看的方式關注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近5千名新浪微博用戶參與了本次大獎啟動儀式「分享奧迪藝術瞬間」的活動,新浪微博發表、轉發數超過4千次。此外,更有超過1萬名在線網友通過大獎官方網站和新浪微博與現場嘉賓積極互動,通過網路形成了一個規模盛大的思想交流論壇。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翁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著名當代藝術家汪建偉、著名建築設計師朱錇、著名企業家馮侖、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總監盧敏捷與在線觀眾圍繞「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這一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共同探討推動「中國創造」的現實與未來路徑。
公眾參與評選
3月26日,以「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為主題的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公眾評選正式啟動。秉承面向未來的「傳承·創新·引領」理念,共設立「傑出成就獎」、「年度藝術大獎」、「年度設計大獎」、「年度藝術新銳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五大獎項。25位核心候選人以各具特色的藝術與設計語言描繪中國人的時代記憶、揭示未來中國文化的潮流走向。 年度設計新銳獎:Masha Ma
2000年,MASHA MA前往英國留學,相繼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得女裝設計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成為最近五年第一個進入在倫敦時裝周舉行的聖馬丁時裝設計碩士課程畢業媒體秀的中國(大陸)學生。她的碩士學位畢業作品吸引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關注,與諸多國際設計獵頭公司如INDESIGN、INBETWEEN、SMITH & PYE簽約,作品被倫敦著名設計師多品牌精選店B STORE直接購入。
年度藝術新銳獎:梁遠葦
梁遠葦,1977年生於西安,199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的攝影、繪畫等作品關注的是每日生活里語言符號學意義上的美好與壓抑的聯結點。作為N12的成員之一。還在學生時代的梁遠葦即開始舉辦展覽並且吸引了國際范圍的關注。她的大部分作品關注的主題是私密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個體自身的感受及其所帶來的感動。顯然藝術家認為正是這些感動,填滿了內心與日常生活的空白空間。
年度跨界推動獎:馮侖
馮侖.生於1959年,是文革後第二屆正式大學生。20歲的時候,馮侖成為中共的一員,接受過正統教育,自然深諳正統意識形態及其語言方式。自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馮侖於2009年12月8日晚在哥本哈根「中國商界氣候變化國際論壇」上闡述「立體城市」建設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改善城市的低密度分散化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在1平方公里內,打造建築面積600萬平方米,常住10-15萬人,城市中50%勞動人口本地就業,實現節地、節能、中密度、高強度投資、產業先導、自主就業的中國未來集約高效、生態宜居城市。
年度設計大獎:馬岩松
馬岩松,1975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建築學碩士以及Samuel J. Fogelson優秀設計畢業生獎。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建築事務所工作。馬岩松2004年回到中國並成立了北京MAD建築事務所,同時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馬岩松的代表藝術裝置作品「魚缸」,「墨冰」曾分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展出。2006年,MAD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了「MAD in China」展覽,與威尼斯雙年展同步展出;同年在北京Tokyo Gallery舉行了名為」MAD Under Construction」 的建築設計個展。
The Absolute Towers是馬岩松2009年作品。該建築位於Hurontario街和Burnhamthope路十字路口的東北角。由於第一座MAD大樓的巨大成功,開發商決定建立第二座50層大樓。大樓外觀像是人類曼妙的身軀,所以當地人稱第一座 Absolute Tower 為瑪麗蓮夢露。
年度藝術大獎:沈偉
沈偉, 著名美籍華人編舞家、視覺藝術家和導演。他於2000年在美國紐約創辦「沈偉舞蹈藝術」並任藝術總監至今。沈偉獲得過多項國際榮譽,其中包括有舞蹈界「奧斯卡」之稱的「尼金斯基獎」(2004年)和美國創造性人才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年)等。2008年,他受邀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擔任創意策劃和《畫卷》篇編導。
傑出成就獎:崔健
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代表作有《一無所有》、《最後一槍》、《新長征路上搖滾》、《給你一點顏色》等等。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崔健逐漸淡出中國歌壇,但是在2005年一張向崔健致敬的專輯《誰是崔健》,再次證明他在中國搖滾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主題網路論壇
簡介
2013年5月9日,由一汽-大眾奧迪舉辦的「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主題網路論壇」在Audi City Beijing隆重舉行。圍繞「全球本土化」與「在地性」的話題,奧迪與著名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企業家,就「在地性」對中國當代社會、經濟、文化各領域創新發展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推動「中國創造」未來發展的重要命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簡介
「在地性」指向每一個具體的區域不可比擬的地域性特徵。由於區域的原有價值系統與其它價值系統接觸(主動或被動),使得這種特徵每時每刻進行著自我重構,在沖突和協調間實現自我創新。這種現象也與正在面向世界的中國頗為相似,它普遍存在於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之中。對「在地性」的探討,了解它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將為未來的中國創新力提供思想動力。 簡介
「全球本土化」是應對「在地性」的核心。它既非傳統的全球化,也非簡單的本土化,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條彼此兼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創新路徑。 「全球本土化」的終極解決方案是打造「本土創造性」。加強「中國創造」的軟硬體建設,強化「中國創造」與「全球創造」之間的雙向互動。 邵忠(現代資訊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忠,北京清華大學 EMBA 碩士、資深出版人、專欄作家。現任現代資訊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編輯,全面致力於將國內出版業走向國際化。一九九三年創辦現代傳播集團,旗下現有《周末畫報》、《新視線》、《東方企業家》、《生活》、《號外》、《汽車生活》、《Lohas》等國際化、時尚化、高品味的平面媒體,是引領中國高檔刊物潮流的代表之一。
翁菱(著名當代藝術策劃人、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
翁菱,1967年出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89年以來先後任職於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系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1996年始主持中央美術學院畫廊,策劃並舉辦了「趙無極六十年回顧展」等近40個海內外重要展覽及交流活動,獲得學術界高度關注。
朱哲琴(奧迪品牌環保大使、音樂藝術家,「世界看見」親善行動創始人)
朱哲琴,音樂藝術家,「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創始人。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國樂壇奇才。 「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創始人。祖籍湖南長沙,生於廣州,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學習音樂和聲樂。
劉治治(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專業評審、著名設計師)
劉治治,1999年至2003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2003年於YIFEI VISION工作室任平面設計部藝術指導。2004年任德國古納雅爾出版集團特邀藝術顧問。2005年參與創立米未平面設計工作室,曾參加上屆大聲展。
⑦ 奧迪參加WRC的歷史
短暫的奧迪Quattro WRC賽車傳奇:
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於1979年准許四輪驅動的賽車參賽,這一規定並沒有尤其太多人的關注,而奧迪在1980年推出的Quattro四輪驅動技術令世界震驚。採用四輪驅動的奧迪Quattro賽車用驚人的戰績獲得了1981年和1982年賽季的勝利。
在1986年的WRC B組賽場上,終極版的奧迪S1 Sport Quattro幾乎突破了道路的極限。這部四驅猛獸採用輕量化的管狀車架撐和碳纖維車身,整車僅重1200公斤。直列5氣缸的雙頂置凸輪軸(DOHC)5氣門發動機縱向放置在車身前部,並搭載大尺寸渦輪增壓器。這台排量2.2升的增壓引擎可以輸出驚人的598匹馬力。配合6前速的手動變速箱,奧迪S1 Sport Quattro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2.3秒。不過奧迪Quattro的輝煌在1987年結束。由於B組賽事每年驚人的傷亡率,WRC取消了B組賽事,奧迪也從此退出了WRC的舞台,奧迪S1 Sport Quattro也因此結束了短暫而驚世駭俗的一生。
奧迪Quattro WRC賽車的民用版本是基於B2平台的第二代奧迪80基礎上推出的奧迪Coupé GT雙門兩廂車型和奧迪Quattro同名車型。但是當時奧迪主要四門轎車車型,僅生產了少量的源自Audi Quattro WRC獨特的兩廂造型的奧迪Coupé GT車型,Audi Quattro WRC稜角分明的線條在奧迪Coupé GT上得到完整的體現。奧迪Quattro同名量產車型也僅生產了1.1萬輛。不過奧迪Coupé GT和奧迪Quattro同名量產車型都只是僅有酷似Audi Quattro拉力賽車外表而已,那台可以發出598匹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從未出現在民用版本之上。
在第二代奧迪80基礎上推出的雙門兩廂車型奧迪Coupé GT以Audi Quattro為原型,由於當時奧迪主要四門轎車車型,僅生產了少量的奧迪Coupé GT車型。
貌似LZ對WRC比較感興趣.
⑧ 勒芒24小時耐力賽都有什麼車
勒芒英雄-奧迪
自2000之後至2011的11次比賽中,奧迪包攬了9次,以致於奧迪R8、R10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成功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車的代名詞。奧迪於 1999年正式投身勒芒24小時耐力賽。最早出戰的奧迪R8賽車配備了V8發動機,採用了FSI汽油直噴技術,從而以低油耗造就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勒芒24小時耐力賽]
勒芒24小時耐力賽
。在奧迪R8處子賽中就振奮人心地獲得了季軍之後,奧迪以一款2000年新開發的R8包攬了2000年和2001年耐力賽的冠軍。然而,勝利並沒有就此停止。2002年,奧迪車隊上演了史無前例的「帽子戲法」,連續第3次將冠軍收入囊中。2004和2005年,奧迪車隊又傳奇般地連續獲得勝利,使奧迪R8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取得5次冠軍!2005年12月13日,奧迪公司在巴黎向全球正式亮相了奧迪R10。作為TDI®柴油直噴發動機技術的發明者,奧迪憑藉此款搭載了5.5升V型12缸雙渦輪TDI柴油直噴發動機的賽車奪取了2006年第74屆勒芒耐力賽的冠軍,奧迪成為勒芒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柴油動力車型奪冠的製造商。
編輯本段終結奧迪連續冠軍的神話—標致
[Peugeot 908HDiFAP]
Peugeot 908HDiFAP
1991年第59屆比賽,標致首次參賽,派出905 no5和905 no6兩輛賽車參加比賽,905雖然在排位賽中表現優異,終因穩定性不足抱憾退出比賽,1991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對標致來說是一次嘗試與探索。 1992年是標致車隊奮起直追的一年。標致車隊派出三輛賽車參加1992年的比賽,志在奪冠。車隊在排位賽中使出去年的殺手鐧,讓兩輛賽車齊頭並進。整個比賽過程非常艱苦:豐田派出五輛參賽車,馬自達兩輛,保時捷兩輛。比賽開始的形勢對標致車隊非常有利,但是標致905No31在與豐田賽車發生碰撞後被迫退出比賽。此刻,處於第一陣營的標致另外兩輛賽車正與馬自達廝殺得如火如荼。最終標致905 no1與no2分別登上比賽冠軍和季軍領獎台。1993年,馬自達,保時捷和捷豹相繼退出比賽,豐田車隊成為標致車隊的唯一競爭對手。標致為1993年度的24小時耐力賽派出三輛905。一場期待已久的激烈對決在兩支勁旅間展開。從排位賽開始,標致和豐田的賽車手就展開了一波波的激烈對抗,標致車隊始終保持著優勢。這是車手勇氣與信心的對抗,入夜後比賽依然是難分伯仲。直到第二天清早傳來勝利的消息,標致的三輛參賽車分別獲得了此次比賽的第一、二、三名。雖然比賽過程中,標致車隊遭到了豐田no36賽車的頑強抵抗,還是囊括前三甲。此次輝煌的勝利之後,標致淡出該項賽事。奧迪逐漸成為勒芒賽道上的霸主。2007年,標致重返勒芒賽場,經過兩年的磨合,2009年,標致車隊憑借明顯的車速優勢領跑全程,吉內·馬克(GenéMarc)駕駛的9號賽車,在經過了艱苦的24小時之後,近乎咆哮著沖過終點,以382圈總計5206公里的成績奪得第77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由塞巴斯蒂安·布爾代(Sébastien Bourdais)駕駛的8號賽車獲得亞軍。而同樣是奪標大熱門的奧迪車隊1號賽車落後6圈僅屈居第三名,這隊法國雄獅終結了奧迪長期統治勒芒賽場的局面。
⑨ 斬獲勒芒賽13冠!強到被禁止使用 奧迪四驅究竟牛在哪
寫在最後:直到今天,奧迪仍然在不斷改進自鎖式中央差速器,並將其作為動態牽引和驅動系統的基本配置同時保持輕盈的優點。不過隨著電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或許未來是智能電控四驅的天下,能做到省電、省油且體驗良好才是最好的。非常期待第九代quattro四驅技術的到來。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玩車教授,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⑩ 奧迪為什麼不參加WRC比賽呢那麼好的車,從來沒有得過WRC的獎
奧迪主打高端豪華車市場,所生產的車型都是公笑碰路系的,所以不適合參加WRC吧!在各種弊升銷房車賽上倒是成績不俗,雖然是好車,可是也要看是在哪個領域內的,比起斯巴魯、三菱這些拉力賽的長勝將軍,奧迪似乎就弱許多了,法拉利也很強啊,也沒見參加WRC吧!因為它的強項是類似F1這樣租游的競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