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總結各種奧迪車的外形特色
作為德國三大豪華車品牌之一的奧迪已於2004年推出了經過全新設計的系列車型, 其中排量為2.4, 3.0和4.2 的三款A6即將在中國上市, 老款奧迪保持了多年的穩重而中庸的外形這次也得到了全面的改進, 一經推出即在國際汽車設計界引起了轟動,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到底在新奧迪身上發生了什麼。
說到新的奧迪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 奧迪汽車集團的總設計師: 德-席爾瓦。 這位義大利人在進入大眾集團(註: 奧迪隸屬於大眾集團)之前就職於阿爾法。羅密歐公司, 著名的156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也正是由於這款精心設計的車型在市場上的大獲成功, 使得當時奄奄一息的阿爾法。羅密歐又起死回生了。 隨後他就任西亞特的設計主管, 推出了Altea和Toledo。 使得原本居於三流品牌之列的西亞特突然成為了領潮流之先的前衛代表, 銷售額更是直線上升, 而這一切德。席爾瓦都可以說功不可沒。 也正因為如此, 深知設計在現代汽車企業中所佔分量的大眾高層一舉將旗下的奧迪, 西亞特, 蘭博基尼統一交由德。席爾瓦來統管外形設計。
相比另外的德系車巨頭賓士和寶馬的外形尤其是前臉的設計, 已往的奧迪一直顯得相對平庸而沒有特色。 德-席爾瓦決定重新塑造奧迪系列新的形象, 那就是——更年輕、更運動,同時整個奧迪家族的血統要得到加強。20世紀30年代的汽車聯盟(奧迪前身)賽車的前臉所具有的元素理所當然的被加以強化並運用在了新奧迪的造型上, 整個進氣隔柵向前突出躍過了保險杠,並向下延伸到下擺,彷彿一張大嘴在吞噬著不斷延伸的公路, 相比上代前臉看上去更具攻擊力, 而新的組合大燈也顯得炯炯有神, 有傲視一切的氣勢。 這部分也是整個奧迪家族新形象最重要的特徵和識別符號。
在車身整體的設計上則突出了德-席爾瓦一再強調的「比例」 , 通過短前懸和相對面積減小的玻璃, 以及貫通側面的棱線來加強車子本身的運動感, 並使內部的空間得到了保證。 說到新奧迪側面的上下兩條棱線還要羅嗦兩句, 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 在最近面世的新車上往往在車體側面添加了尖銳的線條, 比如賓士新銳的轎跑車CLS以及寶馬的新1系,3系和5系都無一例外。 其實這股趨勢的開山鼻祖還是德-席爾瓦, 首先在前面提到的阿爾法-羅密歐156身上最先運用的, 寶馬緊隨其後, 賓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其新的A級和B級上發揚光大,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實世界各大車廠之間也是存在借鑒設計的。 話說回來, 在新奧迪身上這兩條特徵線運用得十分巧妙而含蓄, 上面的一條始於前燈後面, 輪弧上側,止於尾燈前側並與尾燈上部的車尾為增加下壓力而設計的棱線相連, 不經意的看過去甚至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可是如果慢慢細心品味就會感慨大師手筆的精妙: 如果缺少它就會使新A6的側影顯得渾圓而臃腫, 造型語言中的速度感也就大打折扣了, A6車身下裙板處的曲線是由前門下逐漸向後上方延伸的, 雖然止於後輪弧, 但是人的視覺會把它自然的與車尾的保險杠折線連起來, 從而避免了車身上過多的線條對整體感的破壞。
說到了尾部, 這也是A6身上造型最硬朗的一部分, 一改老款渾圓而性感的樣式, 與車頭形成了一種協調的對比, 再配上新式的尾燈使得雕塑感在A6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整個車子透出了勃勃生氣, 讓人頓生駕駛的慾望。
談到奧迪總免不了評價一下它的老對手:寶馬和賓士。寶馬這兩年的設計可稱得上新潮大膽,同時也毀譽摻半,從新7系尾部的改變就可以看到設計師對市場反映做出的妥協,今後的路並不平坦。而賓士則陷入了「設計過度」的怪圈, 過多的線條和轉折充斥在SLK和新B級的車身上,每個細節都堪稱精彩,但放在一起看上去顯出幾分凌亂,反而削弱了整體感。而新奧奧迪系列的設計得到了國際汽車界的高度好評,它在古典與新潮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闡述了簡潔就是美的設計理念,上市後的熱銷也充分證明了它的成功,在經歷了一段沉寂後奧迪終於又一次在與雙B的設計競爭中領先了,英戈爾施塔特的奧迪設計師們露出了微笑,在他們的藍圖上更多的採用新面孔的奧迪轎車, 甚至一款SUV都已經呼之欲出了。 正所謂後來者居上, 但笑到最後才能笑得最好。
㈡ 奧迪 前臉圖片
淚眼是對奧迪A7的大燈獨有的形容,是一款掀背式尾門跨界車
㈢ 奧迪A6前臉改成奧迪A6L前臉
能改
您把前臉包牌的那道酷似保險杠拆了就行了
但是進氣格柵也得略微動一下
還有
記得在車後的尾標上加上「一汽奧迪」四個字啊
㈣ 新款奧迪a6前臉有兩個菱形方框是什麼出來一個不回去了
大燈清洗的噴水嘴。
1、打開奧迪A6L的駕駛員車門。具體方法如下圖所示:
㈤ 奧迪的大嘴車頭最早是誰設計的這么霸道!
汽車的「大嘴」,是指汽車前臉採用大格柵設計。其實「大嘴」的設計才是汽車的傳統面部特徵,當初因為散熱的需要,早先的老爺車幾乎都長著一張「大嘴」,一直到現在,勞斯萊斯、賓利等古典風格的豪華車型,仍然採用了巨大的進氣格柵設計以展示它們的不凡身價。
但是大嘴巴的設計隨著汽車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而很快過時了,特別是空氣動力學被運用在汽車外形設計上,汽車變得越來越流線型時,幾乎所有的汽車都有著像子彈頭那樣的楔形車頭,再加上外突的保險杠,自然沒有多少地方留給進氣格柵。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汽車格柵都是在外形上做變化。如寶馬的雙腎形格柵,賓士的四橫一豎、薩博的「三眼」造型,能否形成並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家族式嘴型」,更是汽車的前臉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
而在2003年日內瓦車展上,奧迪和大眾品牌都推出確定未來和「大眾系」家族臉譜的概念車:奧迪Nuvolari 和大眾Concept R 概念車,巨大的進氣格柵成為概念車外形中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成功地扭轉了「Less is more」的風氣,開創了「大嘴」復興的新時代。當奧迪推出新A6L時,巨大的一體式散熱格柵就已經從奧迪的專屬標志,成為許多廠商產品的共同的特徵。
其實大嘴的誕生,也並非只是因為大眾和奧迪的設計師們靈感乍現,一時興起,也是與汽車設計越來越重視行人保護分不開的。在交通事故中,人體受撞擊的部位是汽車上凸出的保險杠的位置,人體受撞擊後,如果受力點在重心下方,人體就會通過重心的水平軸轉動(順時針)。此時上身倒向車一方。如果車頭、格柵以及車頂比較低,可能滑過車頂跌落車後,這樣造成的傷害較小;如果車頭較高,那麼則可能首先附在前擋風玻璃上,然後跌落在車的前方,遭到更大的傷害。如果有適當的措施能防止人體跌落,就能有效減小傷害。
因此,與以前保險杠前突不同,新車的設計都減小了車頭保險杠的突出角度,使車頭更加圓滑,並且增長和抬高發動機罩,車頭也會更豎直,從而降低與行人碰撞的危險性。而更圓滑一體化的車頭也為更大的進氣格柵提供了「空間」,因此,更大的格柵並不是僅僅具有美學意義,而且還具有保護意義。
㈥ 奧迪車標怎麼畫
奧迪車標怎麼畫:
步驟1:在電腦打開ps軟體,選擇創建800*800畫布。
步驟2:點擊【橢圓工具】,在空白頁面拖拽繪制出第一個正圓。
步驟3:點擊【填充】,給圓形填充為【黑色】。
步驟4:輸入ctrl+c復制快捷鍵,ctrl+v粘貼。雙層圓形就出來了。
步驟5:點擊【減去頂層】。
步驟6:點擊【合並形狀】,第一個奧迪圓圈就完成了。
步驟7:這一步就是按住alt鍵點擊第一個圓圈,在復制三個圓圈出來。
㈦ PS如何製作奧迪車標
第一種方法:
第1步:選擇橢圓工作---畫圓---按住Shift鍵(滑鼠調整圓的大小)。
第2步:按住Alt鍵,再畫一個圓同時再按住Shift鍵,用黑箭頭框中兩個圓,選擇「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第3步:合並形狀組件,以免造成兩個圓相覆蓋
A:未「合並形狀組件」做出的效果圖
㈧ 如何從汽車前臉區分奧迪A6和A8
不論第五代還是第六代,兩者外觀最明顯的區別是,A8車身較長,而且兩者的尾燈有明顯區別,還有輪胎寬度,這個不容易發現。
但前臉說實話新款容易分辨但老款A4,A6,A8真是區別不明顯,除了全時四驅車型前隔柵有標注外。
總之,尾部比前臉區別大 外形區別一:A8L車身更長,更寬,但是要矮一點,尺寸:5192×1894×1455。A6L尺寸:5012 /1855 /1485;
區別二:A8L合金輪較大,A8L前、後輪胎規格 255/45 R18。 A6L前、後輪胎規格 :225/55 R16;(A8L6.0是A8L的最至尊旗艦型,所以A8L4.2尊貴型有一些不同的,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合金輪了,4.2是5幅,6.0是12幅的,A6L都是五幅的。
區別三:車尾上A6L和A8L的標識不同(最明顯的區別),A8L車頭車尾還有W12的字樣;
區別四:排氣管不同,A6L是圓形的,A8L 4.2的是圓形的,6.0的是梯形的
其他就是內在的區別了。
㈨ 奧迪汽車前臉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什麼
奧迪前臉採取六邊形的大面積一體式進氣格柵的設計風格,據我所知,另外奧迪四環標志鑲嵌在一體式進氣格柵橫置的鍍絡飾條上。希望能夠幫到你,保護了發動機恩,很協調,大概就這些啦,整體看起來具有美感,您好,如果覺得不錯
㈩ 如何從汽車前臉區分奧迪A6和A8
a6是六邊形中網,上面那兩個切角很大,而且橫條都是單幅的,七根橫條。 a8中網是小六邊形,上面的切角很小,橫條都是雙幅的,八根橫條。
當然當車從我們身邊駛過的時候我們沒有時間數橫條數,不過a8多出的一根明顯比a6有氣質的多。也就是說a8的前臉明顯比a6的寬大,嘴張的更大。
大燈也不一樣,自己圖片比對一下。 很好區分的朋友,除非晚上光線不好離得遠的話我分不出來,光線好的話我一樣就能看出來, 另外側面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