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汽奧迪和上汽奧迪有什麼區別
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都是豪華品牌,檔次都不錯,是奧迪在國內的兩個合資品牌。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區別,在於時間成立、旗下車型和銷售模式的不同。
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時間成立不同,一汽奧迪在中國市場已經有超過30年的運營,上汽奧迪是在去年正式成立的。對奧迪來說,上汽奧迪現在還是個「小寶寶」,但上汽奧迪的潛力也是值得讓他們期待,上汽奧迪的加入並非對一汽奧迪的宣戰,而是對奧迪在中國市場上的細分與彌補。這也就是奧迪在華新黃金十年的新組合真正意義所在。
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出自同宗,哪個檔次高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各位親想要的是經典的豪華品牌奧迪還是新面貌、新氣象、新體驗的奧迪,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選擇。
⑵ 梳理車企2019財報:國企應注意合資下滑、自主孱弱現象
4月3日,汽車預言家對主流車企公布的2019年財報進行梳理後發現,受車市環境下行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和國五國六標准切換影響,近八成車企集團銷量出現下滑,營收層面也出現相應程度下跌。
車市下行對於車企集團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國內市場出現銷量下滑的同時,中國車企海外市場表現可圈可點,上汽、長城等車企表現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車企市場整體表現中,各車企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起到「壓艙石」關鍵影響。可以說,合資品牌的市場表現對於集團整體產生「提升」以及「拖累」作用。
汽車預言家對於主流車企財報進一步分析發現,盡管各大車企表現下滑,但有一個共同點值得關注,就是在研發投入方面均未縮減,反而進行加大投入。進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以及車市下行雙重影響,政府出台刺激政策,車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品更新投放。行業對於未來市場回暖保持期待。
1
車市下行八成車企集團銷量下滑
汽車預言家梳理主流車企集團財報發現,2019年,上汽集團全年累計銷量623.79萬輛,同比下跌11.54%,位居車企集團銷量第一;一汽集團整車銷量達346.4萬輛,同比增長1.3%;東風集團全年銷售293.20萬輛,同比下降3.9%;北汽集團累計銷售226萬輛,同比下跌5.91%;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汽車銷量位列全國前五,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約0.35個百分點;長安汽車集團累計銷售新車約176萬輛,同比下滑15%。
出口企業方面,以中國品牌企業為主。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19年排名前十位的出口企業分別為上汽、奇瑞、北汽、江淮、東風、長安、大慶沃爾沃、長城、一汽、華晨,合計出口83.78萬輛,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在出口前十的企業中,上汽、長安、長城增速較快。
具體來看,以上汽集團為例,隨著海外市場份額增加,2019年整車出口以及海外銷售35萬輛,同比增長26%,佔比高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其在海外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以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
長城汽車方面,2019年,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全面進階,海外業績表現強勁,實現整車出口6.54萬輛,同比勁增44.93%。其中,皮卡車型全年出口1.75萬輛,累計同比增長34.66%;SUV車型出口4.38萬輛,同比勁增57.62%。營業收入達到55.22億元,同比上漲66.61%。
此外,長城皮卡連續22年保持國內、出口銷量雙第一,全球保有量突破160萬輛,國內市場佔有率超35%。在過去一年,長城皮卡重磅發布長城炮新品牌,上市三個月累計銷售1.82萬輛,一舉摘得10萬元高端皮卡銷量冠軍。
4
車企業績表現成也合資敗也合資
2019年車市環境下行,部分車企集團呈現逆勢上揚,分析人士指出,這與各大車企集團自身旗下的合資品牌表現有很大關聯。
上汽集團2019年整體表現,可謂是合資、自主全線承壓。合資版塊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巨頭全年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上汽大眾全年銷量200.1萬輛,相比去年206萬輛的成績同比下降了3.07%,上汽通用全年銷量160萬輛,相比去年197萬輛的成績下滑更加嚴重,同比下降18.78%。
自主板塊中,上汽乘用車(榮威、名爵品牌)2019年累計銷量下降4.08%,值得一提的是「商轉乘」的上汽大通全年銷量實現15.3萬輛,同比增長21.36%。
在一汽集團的346.4萬輛業績中,一汽-大眾銷量高達213萬輛,同比上升3.8%,成為國內首家銷量突破210萬輛大關車企,大眾品牌為139.8萬輛,奧迪品牌近69萬輛,同比增長4.5%。此外,一汽豐田銷量為73.8萬台,同比增長2.5%。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一汽紅旗宣布其銷量突破10萬台,同比狂漲了233%,一汽奔騰累計銷量12.05萬台,同比上漲33.4%。
東風集團方面,旗下的神龍汽車,2019年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滑55.17%;另外一方面,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合資品牌表現搶眼,數據顯示,東風本田2019年銷量突破80萬輛,同比增長11.02%;同期,東風日產115.9萬輛,微增0.27%。
在銷售收入、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同時,東風集團毛利率有所提升。東風集團2019年綜合毛利率為13.3%,較去年同期增加0.5%。「毛利率的增加主要是降成本及銷售結構變化的影響。」例如,為加強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業績,對其宣傳投放進行了縮減。
北汽集團在高端化方面,2019年全年北京賓士銷量達到55萬輛,同比增長15.2%。福建賓士實現2.5萬輛的銷量。此外,2019年3月,ARCFOX在日內瓦車展上進行全球首次品牌亮相,成為北汽集團高端品牌全球化戰略的開端。
廣汽集團方面,合資品牌中廣汽豐田2019銷量同比增長17.59%達到66.2萬輛,營收同比增長17.12%,為980.54億元。廣汽本田同比增長3.98%達到77.08萬輛,營收同比增8.03%,為1057.11億元。兩者營收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銷量占廣汽集團總規模近七成。
此外,在廣汽集團財報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約120%和140%,部分車型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為此「兩田」積極擴充產能。援引財聯社報道:「3月中旬,廣汽豐田將投建第五條生產線,計劃年產能20萬輛。此外,廣汽本田增城工廠產能擴大建設項目二期也已經在2月投產,每年產能增加了12萬輛。」
相比之下,廣汽集團其它業務板塊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自主陣營廣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28.14%至38.45萬輛。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分別實現銷量7.39萬輛和11.30萬輛,下滑40.96%和7.64%。
長安汽車中,合資板塊的長安福特全年銷量18.4萬輛,同比下滑51.3%;長安馬自達全年銷量13.36萬輛,同比下滑19.66%。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長安合資板塊銷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過慢,例如長安福特從2016開始就開始缺乏新產品,一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開始好轉。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對於車企集團2019年的市場表現,一方面受中國車市環境下行影響,另一方面也值得車企集團自我反思。合資品牌的市場表現能帶來高額銷量的同時,也對集團整體業務產生關鍵影響。隨著中國車市環境的轉型升級,這也倒逼車企集團對於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開始重新審視。
5
再窮不能「窮研發」?車企研發投入累計破千億元
車市環境下行導致銷量營收等方面的數據收縮,面對這種情況部分車企集團仍然堅持過度研發,以保證產品緊跟市場需求。
以吉利汽車為例,2019年年報顯示,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為54億元人民幣,占收入比例的5.6%。汽車預言家梳理對比發現,這一研發投入比和賓士、寶馬基本一致。這一研發投入比高於目前國內上市汽車企業研發投入比例。
此外,在現金儲備層面,吉利汽車2019年增加35億元達到190億元現金儲備,充分保證集團資金流通安全。
長城汽車方面,為應對「新四化」轉型,財報顯示2019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27.16億元(費用化支出),同比增長55.8%。研發費用精準、高效投入到清潔化技術、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以及全球研發布局等領域。
對於比亞迪的2019年業績表現,在比亞迪的官方說明中明確提到,2019年出現的凈利潤下滑,除了因為行業政策變化外,另外一方面就是研發費用上升所致。盡管比亞迪未透露具體的研發費用,但從2016年至2018年歷年研發費用分別為45億元、63億元、85.35億元來看,外界預計2019年研發費用將近百億元。2020年研發費用或將超百億元。
其中最近發布的「刀片電池」就是比亞迪研發的最新成果之一。具體來看,刀片形狀的電池單體可直接安裝在電池包內,使使電池包復雜度大幅下降,降低了製作難度、組裝復雜度、生產成本、重量、故障率,並提升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長安汽車方面,盡管出現虧損擴大,但對於研發領域長安汽車並未因虧損而進行縮減。汽車預言家梳理發現,長安汽車一直將歷年收入的5%作為研發費用投入。據悉,上一個五年計劃長安汽車投入160億元用於研發,對於下一個五年計劃,長安汽車將在研發領域投入近300億元。同時,長安汽車還計劃每年投入不低於研發費用的10%作為車輛智能化研究,目前來看,研發成果涵蓋了L3自動駕駛技術、遙控泊車、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已於2019年4月正式啟用,該中心投資43億元。
對於2020年車市表現,有權威機構預測世界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中國市場銷量甚至下降15%,短期之內很難恢復。面對車市環境下降,市場競爭加劇,汽車預言家梳理多家車企集團發現,為應對難關,車企進行多種手段降本增效,但從主流車企來看,研發投入力度上並未進行縮減反而加大。
對此行業專家認為,汽車作為技術密集型集成者,越是市場環境下行越需要加大投入。才能在市場環境下行中有機會翻轉。
6
政府政策+車企推新多種舉措期待市場回暖
對於2020年,盡管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車企經銷商開始復產復工。但對於中國車市來講,中汽協預計仍將延續2019年下行態勢。
面對車市大環境,個車企集團也開始紛紛出台應對措施。其中廣汽集團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加緊推進各項生產,努力降低疫情對車企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2020年計劃推出19款全新及改款車型,包括8款自主品牌產品。廣汽集團預計全年產銷同比增長3%左右。
比亞迪車企方面,受2019年7月補貼大幅度退坡以來的影響,導致2019年銷量出現走低。進入到2020年面對疫情對車市帶來的沖擊,3月11日,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大幅退坡,此後3月31日,國務院宣布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將延長兩年。除此之外,3月27日,比亞迪發布了「刀片電池」組成的電池系統,自發布以來,比亞迪股票已經上漲13%。這一些列的政策以及自身調整表明,2020年對於比亞迪來將迎來利好。
對於疫情的影響,在吉利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顯示,吉利汽車對於目前規劃的2020年141萬輛銷量目標不進行調整,保持戰略定力。結合2020年是吉利並購沃爾沃十周年,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表明吉利汽車對於自身的研發、生產、平台技術以及銷售渠道體系成熟,表明吉利汽車的抗風險能力加強。
上汽集團,除了與廣汽集團進行全產業鏈合作之外,上汽奧迪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上汽大眾MEB工廠落地成都,這或將助力上汽集團在2020年實現業績回暖。
北汽集團方面,北汽集團將其定性為「穩中求質,跑贏大盤」,計劃目標為226萬輛,挑戰目標為235萬輛;計劃營收目標為為5200億元,挑戰營收目標為5300億元。
對於未來市場前景,東風集團認為,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仍將保持微增長態勢,市場整體預計增長1.2%,其中乘用車增長1.6%,商用車下降1%。為此,東風集團預計2020年、2021年將分別投資161.72億元,208.57億元,總計370.29億元。高於2019年155.78億元的投資金額。
長安汽車集團方面,在合資品牌方面,除了迎來林肯品牌首款國產全新林肯冒險家之外,未來三年內林肯再計劃推出5款新車型,以鞏固品牌形象。外界也看到針對合資品領域,長安福特發布「福特中國2.0戰略」,經過2019年系列改革和調整,多家證券機構認為,長安汽車2020年業績將得到改善,並且做出「買入」評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車市白板|股價8年漲469%,比亞迪如何超越上汽集團成市值第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上汽奧迪渠道「暗戰」了結,但所謂創新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2月23日,上汽集團、奧迪、中國一汽共同宣布就未來銷售與服務合作達成共識:上汽奧迪將構建創新商業模式,其產品將由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布局銷售,售後服務依託奧迪現有網路展開。至此,由奧迪原有經銷商體系引發的歷時四年之久的渠道博弈暫告結束。
一汽奧迪也發表聲明稱,中國一汽與奧迪股東雙方將加速推動一汽奧迪投資人網路的升級,以確保未來奧迪在華所有車型,均通過當前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路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管理工作。從這一點講,在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中的4S店模式還會保留,只是會新建線下網路,或者是投建體驗中心這種模式,而服務仍由老網路負責。
上述只是車事經典基於當下消費環境與消費方式做出的上汽奧迪創新渠道模式的大膽推測,三方甚至四方(包括現有奧迪投資人)是否真的可以這樣執行,尤其在不影響品牌價值及攪亂市場價格體系的情況下,利益如何分配,還要靜觀其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上汽大眾奧迪怎麼樣
上汽大眾奧迪挺好的。
首先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這兩家大眾公司的股權分割是不同的,一汽大眾的股份組成,有一汽,大眾和奧迪這三家公司同時掌握股權。
注意事項:
因此大家會發現一汽不光生產大眾,還會生產一汽奧迪,這就是其原因。而上海大眾則不同,上海大眾的股權公司都包括上海集團,大眾集團和大眾中國。
因此他們只能生產大眾汽車和一汽汽車,因此沒有人見過上海奧迪。不過這些東西對於我們購買大眾汽車的人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上海大眾的銷量也不輸一汽大眾。
其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內的這兩家大眾公司,都會根據國外發布的新車型,注意在國內生產大陸版。兩家公司都會在海外版車型上融入自己獨特的設計。
⑹ 上汽奧迪q5etron怎麼樣
挺不錯的。
上汽奧迪Q5etron,基於大眾集團MEB平台打造。它的前臉採用家族化的格柵和LED矩陣式大燈,格柵內部的封閉式設計很有特點,前保險杠的設計則非常運動,車身側面有著修長的造型,預計車身尺寸會比較可觀,尾部採用簡潔的貫穿式尾燈組,相信夜間點亮的效果會非常出眾。
此次諜照曝光的重點在於內飾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新車的內飾布局層次豐富,將配備平底式方向盤、全液晶儀表,以及嵌入式中控屏,屏幕向著駕駛者一側傾斜,下方還保留了一定的物理按鍵,換擋區域被置於懸浮式平台上,與奧迪Q4 e-tron的內飾相似,這種處理將令前排中央扶手區域更加簡潔。
動力方面,雖然目前暫時還是未知,不過結合已有信息來看,新車或將提供後置單電機以及前後雙電機版本可選,後者搭載quattro四驅系統,最大功率或達到490馬力,續航里程或超過500公里,因此這方面的表現屬於主流水平。
雖然上汽奧迪Q5etron還未上市,但目前看來這款Q5etron從外觀到內飾都有著強烈的家族風格,再加上有著奧迪品牌的加持,相信對於國內純電動市場將產生沖擊。
⑺ 奧迪一汽和上汽是對家嗎
目前的市場來說,沒有上汽奧迪這一家企業,只有一汽奧迪,奧迪在中國只有一汽奧迪和進口奧迪這兩個品種。
成立時間不同,一汽奧迪是在1988成立的。2.生產的車型不同,一汽奧迪先後生產了奧迪100、奧迪200、奧迪A4、奧迪A6、奧迪A4L、奧迪A6L和奧迪Q5等車型,而上汽奧迪目前最新消息是生產奧迪A7L。
一汽奧迪是一汽集團與德國大眾的合資公司,而奧迪是大眾汽車集團的子公司品牌。一汽大眾主要生產大眾品牌的轎車,一汽奧迪生產奧迪品牌的轎車。上汽奧迪由奧迪與上汽大眾組建的銷售公司,其中上汽占股百分之50,大眾和大眾中國占股百分之50,主要是代工生產奧迪汽車,其本質上和一汽奧迪是一樣的。
上汽奧迪有哪些車型目前上汽奧迪並無在售車型,但根據相關消息,奧迪A7L將會交由上汽奧迪進行生產,考慮到一汽奧迪已經生產了A3、A4L、A6L、Q3、Q5等車型,目前留給上汽的也只有進口車型了。
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確認購買能力:
確定購買能力,買車後不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質量,一般根據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況,一般情況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過家庭固定資產值的10%。
2、關注點:
對於家庭用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經濟適用,因為汽車的安全承載著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現場確認:
根據以上兩步基本確定要買的幾款車型,親自去4s店現場確認,包括試駕、詢價、貸款情況、維修保養等相關情況。
⑻ 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哪個檔次高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公司共同合資經營的大型轎車生產企業,一汽集團公司佔60%的股份,德國大眾康采恩集團佔40%的股份。其中,德國大眾公司佔20%的股份,奧迪公司佔10%的股份,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佔10%的股份。一汽-大眾公司成立於1991年,當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轎車在一汽轎車廠下線。1996年一汽-大眾公司全面建成投產,1997年通過國家15萬輛工程的驗收。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眾公司轎車二廠正式建成投產,標志著一汽-大眾公司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綜合競爭實力得到加強,產品構成將滿足個性化需求,表明了一個既有德國汽車工業同步質量標准,又符合中國國情的轎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及國內最大的銷售服務網路體系,緊跟世界先進汽車製造技術,擁有高效管理理念的現代企業已成規模。其產品由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構成,有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和奧迪A6、奧迪A4系列產品,形成了年產66萬輛整車、36萬台發動機、18萬台傳動器的生產規模及能力。
一汽大眾產品品牌:
奧迪
速騰 SAGITAR
開迪 Caddy
高爾夫
寶來
捷達
一汽的自主品牌紅旗,奔騰(現在知道的)!
一汽一直以紅旗這個單一品牌形式出現,從十幾萬元的名什系列到接近百萬的紅旗旗艦都統一使用紅旗品牌。由於缺乏子品牌劃分,紅旗低級、高級產品共存的狀況直接給多數消費者留下了「高端產品不尊貴,低端產品名不副實」的不良印象。為扭轉紅旗品牌產品的品牌形象,一汽轎車最終決定為其中、低端產品設立自品牌,將「紅旗」二字保留給質量更高的高級轎車,使「紅旗」由中檔車向高檔車逐步深化。「奔騰」品牌的出現,則是一汽轎車這種思想的直接體現。
奔騰品牌目前只提供單一的奔騰系列(c301)轎車。車輛生產與一汽馬自達轎車的馬自達6共線。(一汽奔騰08款正式上市,4款車型的售價分別為:2.0AT舒適型15.18萬元、2.0AT豪華型16.58萬元、2.3AT豪華型17.58萬元、2.3AT導航型20.88萬元。)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上汽集團和德國大眾公司合資的轎車生產企業, 成立於1985年3月。 公司中德雙方的投資比例各佔50%, 合同期限為25年。2002年4月12日, 中德投資雙方修訂和延長了上海大眾合營合同簽訂協議, 合營期延長至2030年。 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資雙方簽訂了新增15億人民幣注冊資本的合同。經過六次增資, 上海大眾的注冊資本將達到78億人民幣。上海大眾位於上海西北郊安亭國際汽車城, 佔地面積 321.8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81.8萬平方米, 現有職工15000多人。上海大眾是中國目前生產規模最大、市場保有量最多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 年產量超過45萬輛, 產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納系列發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納3000、帕薩特、POLO、GOL在內的四大平台幾十個品種。
上海大眾產品品牌:
PASSAT領馭
途安Touran
Santana 3000
桑塔納
POLO
GOL
Skoda 斯柯達
上海大眾的自主品牌榮威
2006年,上海汽車以「世界為我所用」的曠世氣魄,和「創新傳塑經典」的百年宏願,基於Rover(羅孚)75技術核心,全新演繹英倫品質基因,全面匯融歐洲豪華車技術,並進行重新命名的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個國際化品牌——榮威ROEWE,最終輝煌誕生,尊崇耀世!
至於那個實力強,您自個判斷。
⑼ 一汽大眾VS上海大眾
一汽強,通過車型比較:技術好的先進的都是一汽生產,中檔車:CC,邁騰明顯比領域強;緊湊型:寶來,GOLF,速騰技術都比較先進,而上眾幾乎沒有對手,也就POLO好點,多個SUV。整體比一汽弱,一汽是大廠,上汽還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