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奧迪車s檔是高速檔還是低速檔
准確地說,S檔是運動檔。
一般情況下,自動變速器在發動機轉速約3000轉就升檔了,也有高一點的,有的甚至還低於這個轉速,都是這樣設定的。
但是,這種情況不會給人們帶來酣暢淋漓的加速感覺,沒有什麼駕駛樂趣。
於是,有些車如奧迪,就給手自一體變速器的控制檔上加了一個「S」檔,一旦掛入這個檔,電腦設定就由上述的經濟轉速升檔被強制改成了大約5000轉甚至更高(各車型不同,轉速設定在該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點)的轉速升檔,這樣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速快,車子開起來過癮,當然超車也好使。
它是為了使車變得更有駕駛樂趣而設定的,而這時,你就不要考慮油耗問題了。
當然,如果你在普通模式下來一腳地板油(一下踩到底),也會給變速器一個信號,同樣也會提高發動機轉速情況下升檔甚至直接降一個檔,以完成超車等迅速提高車速的目的。
② S檔與D檔那個提速快。
普通駕駛中,D或S感覺提速差不多,但是激烈駕駛中,還是S檔提速和反應較快。
D檔是正常經濟駕駛擋位,正常駕駛下較溫柔,只有在猛踩油門時候才會突然爆發出來。S檔為競速或手動模式,通常的手自一體變速器上,S檔時為運動模式,此時發動機轉速通常較高,變速器處於低檔位,以達到最快的加減速或高速。
D檔與S檔使用方法
1、D檔和S檔的切換
自動檔個檔位之間的切換方法:
P到R、R到P都要按排檔鎖,要剎車。
R到N不用按排檔鎖,不用剎車。
N到R要按排檔鎖,要剎車。
N到D要按排檔鎖,要剎車。
D到S要按排檔鎖,不用松油不用剎車。
S到D直接推就行,不用松油不用剎車。
D到D(+、-)不用松油不用剎車,不用按排檔鎖,直接撥。推過去之後直接就是D檔對應的檔位。
D(+、-)到D不用松油不用剎車,不用按排檔鎖,直接撥。撥回來之後會按照轉速、扭矩等,變成D檔合適的檔位。也就是說,D(+、-)的3檔5000轉,可能切到D就是5檔2000轉。
2、起步不要用S檔
起步時用s檔不合適!對速度提升是適得其反,原因在於6檔前進的車,1、2檔齒在1、2檔停留時間過長速度是上不去的,而在車身沒有大負重的情況下,反而浪費了速度提升。
3、高速不要用S檔
高速不要用s檔,因為永遠到不了6檔,一旦s檔過了90公里了,發動機由於轉速太高,聲音不怎麼動聽,同時也費油。
S檔因為動力強,一般在超車或者爬坡的時候才會切換到這個檔位,動作完成之後就會切換到更加經濟的D檔,畢竟S檔比較耗油,也容易磨損到變速箱,沒有特殊情況還是少用的好。
③ 汽車:自動擋的和手動擋的哪個加速快
從提速來看應該是手動擋要快,原因在後面;下面是汽車檔位的比較:1、手動檔車和自動檔車的最大區別就是:手動檔車換檔需要用腳來配合,而自動擋根本不需要腳踩離器;
2、自動擋中又分為:普通自動(擋)變速器、手自一體變速器、CVT無級變速器;近期又出現了DSG雙離合器。
其中CVT無級變速器性能最佳;它們的區別:從結構上講:手自一體變速器是有檔位的,既然有檔位就離不開齒輪,手自一體與手動擋提速的區別,就是微電腦控制更換檔位(微電腦換檔要進行數據比較,時間上比手動擋要滯後0.N秒至數秒)與腳踩離合器配合手柄的區別;手自一體變速器與手動擋變速器齒輪的區別,就是N組齒輪與行星齒輪組的區別;在變換檔位過程中,必然產生間隔,有間斷就形成了頓挫感;CVT則不同,它是通過主動輪、從動輪與金屬帶的銜接來實現速比的變化,無任何間隙。可以理解為:手自一體變速器(包括手動擋)換檔加、減速如同上台階,再小也是存在級差的;CVT加、減速如同走斜坡,平緩而連貫。同時CVT還有零件、配件少、內部組裝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與同功率的手自一體變速器相比較)的特點;
從輸出性能上講:不同齒輪的變換、組合,必然存在著間隔和時差,這也必然要造成動力傳輸的損失,產生無用功;CVT在動力輸出上無間隙,動力傳輸連綿不斷,動力損耗小、不會產生無用功(不包括摩擦系數),其效果可與DSG雙離合器所媲美;DSG不在本次詢問范圍內,同時有關DSG也有解答,並且還不錯,所以就不多啰嗦了。CVT在加、減速上基本消除了頓挫感(人為操控不包括在內);在輸出性能上,與手自一體相比,應列前茅;
從節油效果上講:CVT的設計、工作原理、技術指標、實際測試都是優於手自一體的;對於不同類型的人群、不同路面的實測效果也是經得起考驗的;實踐證明其油耗小、能耗低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無可非議;
從先進程度上講:結構優化了、動力傳輸性能好了、節油效果明顯了、購置、使用成本再降下來,先進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好的設計無法應用,有時就是因為材質、工藝過不了關;好的產品,市場佔有率不高,就是因為價格(手動擋與自動擋汽車,市場佔有率的變化就是很好的案例,現在嚷嚷非要『享受、體驗駕駛樂趣』的少多了);
綜上所述手自一體與CVT孰優孰劣是涇渭分明;那麼CVT是否就沒有缺點和不足了嗎?非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事物有其優勢,必然也要有不足:其一CVT的結構是簡單了,但其對材料、材質、加工精度、工藝水平要求都是很高的;其二目前購置、維修、保養成本比較高;(但東西絕對是好東西,有些像前階段的自動擋);其三也是致命的一點,就是承載能力偏小,無法傳輸較大負荷功率;也就是無法應用在大排量、大功率的車上。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CVT也是如此;除了不少轎車上的應用,SUV也開始採用了。如東風日產的逍客、進口吉普中的指南者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指南者,排量已
達到2.4L;CVT普及率的提高,應是為期不遠了。
④ 奧迪s4自動擋提速和手動擋一樣
手自一體
概念
就是將汽車的手動換擋和自動換擋結合在一起,裝在同一輛車上的變速方式。
優勢
這種變速方式可以將自動擋的舒適體驗和手動擋的運動感受,合二為一。駕車人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和自我的需求,隨意切換換擋模式,將手動擋的駕駛樂趣和自動擋的方便舒適完美融和在一起。乘奔御風,手隨心動,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駕駛感受。
種類
當前國產車中採用手自一體變速箱的轎車包括奧迪、索納塔、帕薩特等。
自動擋英文字母標識
■P(停車擋):在熄火停放或汽車靜止時使用。注意,在用這一擋位時汽車務必保持不動的狀態,否則會使變速箱受到損壞。
■L(低速擋):又稱爬坡擋,其作用是限制自動換擋的范圍,增強扭力,輸出較大動力。
■N(空擋):作用同於手動空擋,暫停使用。
■OD(超比擋):也叫高速擋,用於高速駕駛時,能夠輸出超出通常傳動的功率,達到省油的目的。
■R(倒車擋):其作用和手動擋相同。
■D(前進擋):行駛在一般路面上時使用,能夠根據路面情況和汽車速度自動地切換到合適的工作狀態。一般的自動擋車包括4個擋位。
■M(手動擋):放入此擋後能變換為手動擋位,使自動排擋車轉變為手動排擋車。
一、 什麼是CVT?
CVT即無段變速傳動,其英文全稱Continuouslv VariableTransmission,簡稱CVT。發明這種變速傳動機構的是荷蘭人,有其裝置的變速器也稱為無段變速箱或者無級變速器。這種變速器和普通自動變速器的最大區別是它省去了復雜而又笨重的齒輪組合變速傳動,而只用了兩組帶輪進行變速傳動。通過改變驅動輪與從動輪傳動帶的接觸半徑進行變速,其設計構思十分巧妙。由於CVT可以實現傳動比的連續改變,從而得到傳動系與發動機工況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改善駕駛員的操縱方便性和乘員的乘坐舒適性,所以它是理想的汽車傳動裝置。無段變速箱轎車一樣有自己的檔位,停車檔P、倒車檔R、空檔N、前進檔D等,只是汽車前進自動換檔時十分平穩,沒有突跳的感覺。
目前國內市場上能見到的、採用了CVT技術的只有奧迪、飛度、派力奧(西耶那、周末風)、和旗雲4款車型。
二、 CVT的工作原理
CVT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該系統主要包括主動輪組、從動輪組、金屬帶和液壓泵等基本部件。金屬帶由兩束金屬環和幾百個金屬片構成。主動輪組和從動輪組都由可動盤和固定盤組成,與油缸靠近的一側帶輪可以在軸上滑動,另一側則固定。可動盤與固定盤都是錐面結構,它們的錐面形成V型槽來與V型金屬傳動帶嚙合。發動機輸出軸輸出的動力首先傳遞到CVT的主動輪,然後通過V型傳動帶傳遞到從動輪,最後經減速器、差速器傳遞給車輪來驅動汽車。工作時通過主動輪與從動輪的可動盤作軸向移動來改變主動輪、從動輪錐面與V型傳動帶嚙合的工作半徑,從而改變傳動比。可動盤的軸向移動量是由駕駛者根據需要通過控制系統調節主動輪、從動輪液壓泵油缸壓力來實現的。由於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工作半徑可以實現連續調節,從而實現了無級變速。
在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液壓系統中,從動油缸的作用是控制金屬帶的張緊力,以保證來自發動機的動力高效、可靠的傳遞。主動油缸控制主動錐輪的位置沿軸向移動,在主動輪組金屬帶沿V型槽移動,由於金屬帶的長度不變,在從動輪組上金屬帶沿V型槽向相反的方向變化。金屬帶在主動輪組和從動輪組上的回轉半徑發生變化,實現速比的連續變化。
汽車開始起步時,主動輪的工作半徑較小,變速器可以獲得較大的傳動比,從而保證驅動橋能夠有足夠的扭矩來保證汽車有較高的加速度。隨著車速的增加,主動輪的工作半徑逐漸減小,從動輪的工作半徑相應增大,CVT的傳動比下降,使得汽車能夠以更高的速度行駛。
三、CVT的技術特性
1.經濟性
CVT可以在相當寬的范圍內實現無級變速,從而獲得傳動系與發動機工況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車的燃油經濟性。
2.動力性
汽車的後備功率決定了汽車的爬坡能力和加速能力。汽車的後備功率愈大,汽車的動力性愈好。由於CVT的無級變速特性,能夠獲得後備功率最大的傳動比,所以CVT的動力性能明顯優於機械變速器(MT)和自動變速器(AT)。
3.排放
CVT的速比工作范圍寬,能夠使發動機以最佳工況工作,從而改善了燃燒過程,降低了廢氣的排放量。ZF公司將自已生產的CVT裝車進行測試,其廢氣排放量比安裝4-AT的汽車減少了大約10%。
4.成本
CVT系統結構簡單,零部件數目比AT(約500個)少(約300個),一旦汽車製造商開始大規模生產,CVT的成本將會比AT小。由於採用該系統可以節約燃油,隨著大規模生產以及系統、材料的革新,CVT零部件(如傳動帶或傳動鏈、主動輪、從動輪和液壓泵)的生產成本,將降低20%-30%。
四、大量使用的有級自動變速器(AT)的優缺點
大量使用的液力自動變速箱(AT)不用離合器換檔,檔位少變化大,連接平穩,因此操作容易,既給開車人帶來方便,也給坐車人帶來舒適。但缺點也多,一是對速度變化反應較慢,沒有手動波靈敏,因此許多玩車人士喜歡開手動波車;二是費油不經濟,傳動效率低變矩范圍有限,近年引入電子控制技術改善了這方面的問題;三是機構復雜,修理困難。在液力變扭器內高速循環流動的液壓油會產生高溫,所以要用指定的耐高溫液壓油。另外,如果汽車因蓄電池缺電不能啟動,不能用推車或拖車的方法啟動。如果拖運故障車,要注意使驅動輪脫離地面,以保護自動波齒輪不受損害。
五、 CVT無極變速與普通自動檔的區別
普通人經常把自動檔變速器和無級變速器(CVT)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實際上這兩種變速器結構及工作原理完全不同。CVT結構比傳統變速器簡單,體積更小,它既沒有手動變速器的眾多齒輪副,也沒有自動變速器復雜的行星齒輪組。它主要靠兩組變速輪盤,就能實現速比無級變化。舊款的CVT多用橡膠皮帶做傳動元件,缺點是受力有限,容易打滑,而且傳動效率低。因此只能用在馬力較小的摩托車和微型車上。很多汽車公司十幾年來一直都在致力於解決這一難題。如今,奧迪公司率先在這項技術上做到了「引領時代」,它使用的是獨特的多片式鏈帶傳動帶、優異的電腦控制液壓系統,從而能傳遞強大的扭矩。CVT最大的特點是省油,CVT摒棄了傳統自動變速器浪費能源的液力傳動裝置,而採用了新技術來提高燃料使用率。CVT的燃料使用率將比手動變速器和自動變速器都高,能夠比傳統的自動檔車省油5%到15%。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CVT技術的不斷成熟,汽車變速箱最終會由CVT替代手動變速箱(MT)和有級自動變速箱(AT),無級變速汽車是當今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
⑤ 請問自動擋和手動擋的車,哪個更快
同樣的車,在同樣的駕駛方式下,手動檔的車肯定比自動檔的快,而且排量越小,差別越明顯.
因為自動檔的車在加速時,並不是在扭矩和轉速達到最合理的時候換檔,而手動檔,駕駛者則可以在最佳時刻進檔.
帶手動撥片的半自動變速箱,如法拉力F430車上那塊,可以比手動檔更快.
⑥ 2020款奧迪a4l動態模式下掛s檔會更快嗎
目前特別通過調校或者什麼運動限量版話 S檔都只延遲變速箱升檔時機提推背感!所以照成比D檔(行車檔)油耗!過這會傷車!所有這切都被車載電腦控制!建議跑途時候用S檔油門感受!
⑦ 車輛加速手動模式M檔加速快還是運動模式S檔快
加速手動模式M檔。
M檔就是變速箱的手動擋模式,掛到M檔之後可以用手動來控制變速箱的加檔和減檔,但是這個手動擋是不用踩離合的,發動機也不會熄火和手動擋的車型不一樣。
超車的時候,如果在D擋上,車速不會因為猛踩油門而迅速提升,只能是順序加擋超車。但是切換到M擋就大不一樣了,這時候踩下油門,車輛就能藉助低檔位的高扭矩瞬間提速,更快地完成超車動作。
(7)奧迪s擋和手動擋哪個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手動模式下,當車輛剎車或減速時,變速器是會自動減擋的,車主不需手動減檔,除非特殊情況,需要強行減檔或升檔的時候才需要這樣做。
2、當車輛要進入車庫時,要是遇到斜坡,車速必須慢下來以保證安全,這種時候可以使用1檔緩緩下坡,充分利用發動機控制車速。
3、使用手動模式的低檔位(3擋及以下擋位)下坡,顯然比掛D擋下坡要方便舒服很多,至少可以省去長時間踩著剎車的麻煩,而且車速也能保持穩定。
4、要是遇到很陡的坡,車輛可能會出現走走停停的情況,這個時候就應該使用手動模式,將檔位限制在1檔,以應付頻繁的斜坡起步,這樣也可以保護變速箱。
⑧ 奧迪a3手動擋和自動擋起步哪個快
奧迪手動擋起步更快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您用車愉快
⑨ 請問汽車的手動擋加速快還是自動擋加速快
這個沒有可比性,因為發動機的排量,扭矩和馬力不同,加速度也是不同。
如果在排量相同的情況下,應該是手動擋的加速度比自動擋快一點。
因為手動變速箱是通過駕駛員手動換擋,可以提前加入下一個檔位,而自動變速箱是通過發動機的轉速和車速,由車載電腦判斷是否進入下一個檔位。所以理論上來所手動變速箱的加速度比自動變速箱快一點。
⑩ 奧迪a5的s檔如何提速
奧迪S檔對比正常行駛D檔主要就是延遲換擋,就像手動擋車需要突然加速時就要減一個檔位,另外行駛時D檔和S檔可以隨時切換,正常行駛時用D檔,遇到超車對面來車需要快速超車時可以換入S檔快速超車後,再換入D檔正常行駛.
S檔是動力較強檔位的意思,一般在坡路或雪天等才需要。普通的自動擋車沒有這一檔,一般都是較高級的車里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