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汽和奧迪:當下有多艱難,合體慾望就有多迫切
在去年5月22日,「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出現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中,按照規定,獲得企業名稱預核,即獲得了在登記機關管轄范圍內使用此名稱設立公司的權利。
其後,有媒體消息稱,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將作為一汽-大眾的全資子公司在浙江杭州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並把公司設立在杭州。
先是杭州,如今是上海,某種程度上表明奧迪是看準了東南部市場的集中布局。
事實上,根據相關銷量判斷,中國東南部各省市一直是豪華品牌的主要銷售市場,尤其是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沿海發達城市。
所以,奧迪選擇在杭州設立銷售中心,在上海建廠,都是「早有預謀」的精準市場規劃。雖然2022年看似還有很遠,但是對於蓄謀已久的上汽大眾和奧迪而言,一切的等待都是蓄勢待發。
在一汽-奧迪看來,這是市場被瓜分的割肉止痛,但是對於奧迪而言,要重奪BBA的頭把交椅,這是必經之疫。畢竟,奧迪的持續失落,對於一汽-奧迪而言終究沒有好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上汽奧迪陷被動局面,為什麼會陷入被動
因為上汽奧迪是依託於大眾集團而存在的一個品牌,正是因為有大眾集團的品牌效益,上汽奧迪才能在國內站穩腳跟。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強,上汽奧迪為了吸納更多大眾集團的資源,因此才會被迫讓出股權,從而讓上汽奧迪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其實不僅僅是上汽奧迪陷入了被動,就連華晨寶馬等等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也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作為中方來講,他們很想將企業的控制權掌握在手中,從而復興民族車企,但是奈何企業的命脈掌握在外企的手中,為了生存,中方只能舍棄手中的控制權,從而謀求企業的不斷發展。
我希望國內的汽車產商能夠意識到目前局勢的嚴峻性,從而做出合理的產業調整,以便在未來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Ⅲ 「奧迪一汽」再合資,上汽奧迪眼饞心跳
面對愈發熱鬧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奧迪再也坐不住了。這次它再度將天平的砝碼向一汽傾斜,二者開始新一輪的深度合作。
2020年10月13日,在2020中德汽車大會上,一汽集團與奧迪汽車聯合官宣,雙方在長春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在華生產PPE平台純電動車型,預計於2024年正式投產。同時,新合資公司生產的電動車型,都將基於一汽-大眾奧迪現有的經銷商網路進行銷售。
一手自主,一手合資。上汽明顯要比一汽更焦慮。對方的各個板塊都在穩步前進,上汽自身仍需持續輸血。
鍾述
於奧迪而言,若能在穩住一汽的同時,加快和上汽合作的步伐,自然是上上策。目前上汽奧迪已經開始推進,首款車型也即將下線。不過,回想起2016年一汽經銷商聯合「逼宮」的場景,雙方的合作仍顯得心有餘悸。
這次奧迪拿出PPE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糖果」,既加速了自己的電動化步伐,讓一汽吃下了定心丸,也給了上汽奧迪更多緩沖的餘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奧迪,一起上」:妥協,不適用於汽車大廠
歷時四年之久的南北奧迪「暗戰」,在平安夜的前一天迎來了「喜樂」。
12月23日晚間,奧迪中國、一汽-大眾奧迪、上汽奧迪發布聯合聲明,就一汽-大眾奧迪及上汽奧迪的經銷商體系、商業模式等問題達成一致。
按照聲明表述,上汽奧迪產品將通過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布局銷售與服務相關業務。同時,上汽奧迪將構建創新商業模式,圍繞消費者買車、用車、養車等動態消費情境,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實體電商的生態體驗」,並授權現有奧迪網路開展售後服務。
此外,上汽奧迪即將在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內開啟全國合作夥伴招募活動。
簡而言之,「上汽奧迪造,一汽奧迪賣」模式敲定。上汽奧迪可以踏踏實實的生產自己的奧迪汽車,而銷售網路依舊依靠現有的經銷商集團進行搭建。
「事實上,現在,誰在渠道上獲得優勢話語權更大一點已經不重要了。對於奧迪在中國的市場而言,結束這種三方角力的狀況,重新合力開拓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前11個月,豪華品牌銷量累計約為228萬輛,同比增長13.8%,是三大細分市場中唯一實現「轉正」的市場。業內預測認為未來5年,豪華車市場將實現25%左右的增長。
而如何鞏固當下市場地位和保證銷量持續增長,是奧迪當下首要任務。
此前,奧迪就曾多次表示,需要在華兩條腿走路,加速提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如今來看,無論上汽奧迪和一汽奧迪未來如何較量,銷量將迎來增長的奧迪終是最大受益者。
而四年的那場大戲,似乎剛剛進入高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上汽奧迪事件
暫時延遲。大眾全球總裁明確繼續推進上汽奧迪
Ⅵ 中國一汽,德國奧迪,上汽集團鬧了一年,這個三角戀毀世界觀。上汽奧迪成立的意義何在
中國一汽,德國奧迪,上汽集團鬧了一年,這個三角戀毀世界觀。上汽奧迪成立的意義何在?
Ⅶ 從表面上看 上汽奧迪的成立皆大歡喜 實則暗藏危機
自1988年5月17日,一汽和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開始,一汽和奧迪就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合作。
憑借旗下的奧迪A6L、奧迪A4L以及奧迪Q5L等主銷車型,和奧迪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一直以來,奧迪都穩居國內一線豪華品牌陣營。我同樣來自德國的賓士、寶馬號稱BBA,在國內豪華汽車市場占據著很大一部分的份額。
上汽奧迪的首款車型計劃於2022年初實現交付。
從表面看是,上汽大眾的成立,上汽集團、奧迪和中國一汽似乎是皆大歡喜。
其實不然。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在上汽和奧迪合作之初,為什麼一汽奧迪的經銷商要集體發函,表示抗議。
而上汽和奧迪的合作,應該是一汽集團最不願意麵對的,因為上汽集團在很多方面,都是要遠超一汽集團的。但是一汽集團也明白,這是大勢所趨,即便是有千百個不願意,也只能順其自然了。
為了安撫一汽集團和現有的奧迪經銷商,上汽奧迪才選擇了依託現有的一汽奧迪網路開展銷售和售後服務。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也表示:上汽奧迪將構建創新商業模式,並即將在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內開啟全國合作夥伴招募活動。
在車快評看來,上汽和奧迪的合作,從上汽集團和奧迪的層面說,是美事一樁。而對於一汽集團,則是暗藏危機。如果把握不好,極有可能會被上汽所取代。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系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官宣!上汽和奧迪的地下情公布,國產A7L要來啦!
歷時4年的磕磕絆絆,奧迪跟上汽大眾的合作終於名正言順了。
就在12月23日,奧迪和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共同宣布:未來,上汽奧迪產品將由現有一汽大眾奧迪的銷售網路進行銷售,售後服務由奧迪現有渠道提供。同時,上汽奧迪還將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即將在現有的奧迪經銷商網路內開啟全國合作夥伴招募活動。
或許這就是賓士的自信吧。
(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北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