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名車標志圖片大全
1、奧迪AUDI
奧迪(Audi),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其標志為四個圓環相扣。現為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迪公司,網路—梅賽德斯·賓士,網路—大眾集團,網路—豐田,網路—福特
B. 世界汽車標志大全
1、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
C. 全部汽車標志是什麼
1、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
D. 所有車的標志是什麼
1、賓士
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賓士三叉星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及品牌標志之一。
Volks在德語中意思為「國民」,Wagen在德語中意思為「汽車」,全名的意思即「國民的汽車」,故又常簡稱為「VW」。台灣譯為福斯汽車,港澳、大陸譯為大眾汽車或福士汽車,意思是「人民的汽車」。
E. 各種汽車品牌的圖標都代表什麼
1、奧迪汽車
奧迪汽車以4個圓環作為標志。是因為在1932年奧迪公司與霍希、漫遊者以及DKW三家公司合並,成立了「聯合汽車公司」。
其中每一個圓環代表公司。4個圓環同樣大小,並列相扣,代表四家公司地位平等,團結緊密整個聯盟牢不可破。從1932年開始,無論奧迪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變動,四環車標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2、寶馬
BMW的藍白標志象徵著旋轉的螺旋槳,這正是公司早期歷史的寫照。但是現任的寶馬總裁卻更正說,人們總以為藍白標志是螺旋槳,其實應該是,寶馬的總部在慕尼黑,德國的巴伐利亞州,
而巴伐利亞州的州旗是藍白相間的,寶馬的名字又是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寶馬就代表了巴伐利亞,代表了德國最精湛的發動機技術。
3、volov
Volvo車標由三部分圖形組成:第一部分的圓圈代表古羅馬戰神瑪爾斯,這就是鐵元素的古老化學符號--裡面有一支箭的圓圈,箭頭呈對角線方向指向右上角。在西方文明中,這算得上是最古老也是最普通的一個商標,它起源於羅馬帝國時代,
是火星、羅馬戰神和男性陽剛氣質三個不同概念的象徵,因而又體現了火星與當時用來製造大多數兵器的鐵之間的最初淵源。
正因為如此,這個標志長期以來一直被包括瑞典在內的世界各國看成是鋼鐵工業的象徵。之所以在汽車上採用代表鐵元素的品牌標志,是為了讓人們聯想起有著光輝傳統的瑞典鋼鐵工業,以及鋼鐵般堅強的實力。
第二部分是對角線,在散熱器上設置的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一條對角線綵帶。這條綵帶的設置原本出於技術上的考慮,用來瑪爾斯符號固定在格柵上,
後來就逐步演變成為一個裝飾性符號而成為Volvo轎車最為明顯的標志。第三部分是Volvo公司注冊商標,是採用古埃及字體書寫的VOLVO字樣。
4、保時捷
保時捷的英文車標採用德國保時捷公司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姓氏。圖形車標採用公司所在地斯圖加特市的盾形市徽。「PORSCHE」字樣在商標的最上方,表明該商標為保時捷設計公司所擁有;商標中的「STUTTGART」字樣在馬的上方,說明公司總部在斯圖加特市;
商標中間是一匹駿馬,表示斯圖加特這個地方盛產一種斯圖加特馬;商標的左上方和右下方是鹿角的圖案,表示斯圖加特曾經是狩獵的好地方;
商標右上方和左下方的黃色條紋代表成熟了的麥子顏色,喻指五穀豐登,商標中的黑色代表肥沃土地,商標中的紅色象徵人們的智慧與對大自然的鍾愛,由此組成一幅精湛意深、秀氣美麗的田園風景畫,展現了保時捷公司輝煌的過去,並預示了保時捷公司美好的未來,保時捷跑車的出類拔萃。
5、馬自達
民間流傳「MAZDA」是公司創始人松田重次郎的姓氏「松田」的英文拼寫,並認為「馬自達」是「松田」日本發音的音譯,其實這是一個誤傳。
「松田」的英文拼寫是「MATSUDA」,而並非「MAZDA」,「MAZDA」是一個英文詞彙(不是英文名),跟「松田」有關,但並不是「松田」。MAZDA汽車不能翻譯成松田汽車。
創始人松田重次郎不想為公司起一個純日本名字,所以沒有像豐田和本田那樣直接用自己日文名的英文拼寫作為商標,而是翻閱了英文詞典,
查找一個最接近自己姓氏英文拼寫(Matsuda Jyujiro)的英文單詞,他最終找到「MAZDA」。「MAZDA」的發音「マツダ」跟「松田」的日語發音是一樣的。
「MAZDA」的釋義:先知瑣羅亞斯德在西亞波斯創立了一種古老宗教,勸導人崇拜創造主為善之源,要求人有善良的思想、言詞和行動,並且放棄邪惡。
該宗教體系中有一個神明名叫「Ahura Mazda阿胡拉·馬茲達」。松田重次郎即以此作為公司名稱,並有追逐光明、善良之意。還有一說「MAZDA」是創造鐵器和古車輪文明的巨神,具有聰明、理性和協調之意。
F. 各種車標志圖片及名字是什麼
1、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
G. 四個圓圈是什麼車標志
四個圓圈是奧迪車標志。
奧迪車標的四個環為交叉連接的方式,在中國大陸,奧迪汽車也因此被戲稱為「四環素」,而目前,奧迪的新標發布,「四個圈」內部不再連接。始創於1899年的奧迪是國際著名豪華汽車品牌,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銷量。
奧迪車標的歷史背景
德國奧迪公司製造汽車與摩托車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最初設在薩克森州的四家汽車公司——茨維考市(zwickau)的奧迪(audi)和霍希(horch)汽車公司、開姆尼--西格瑪市的漫遊者汽車公司(wanderer)以及zschopau市的dkw汽車公司,對當時德國汽車工業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這四家汽車公司於1932年合並為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以下簡稱汽車聯盟)。從汽車產量來說,汽車聯盟是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商品標志為四個連接的圓環,代表參與合並的四家汽車公司。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現了四環標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迪商標
H. 四個圈是什麼車
四個圈是奧迪車,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
奧迪是著名的汽車開發商和製造商。現為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主要車型有A1、A3、A4、A5、A6、A7、A8、Q1、Q2、[4]Q3、Q5、Q7、Q8、TT、R8以及S、RS性能系列等。
奧迪集團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奧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和Cosworth技術公司,奧迪巴西及奧迪塞那利塔。此外,奧迪還在中國、馬來西亞和南非等地設有生產廠。
奧迪誕生故事:
奧迪汽車以4個圓環作為標志。是因為在1932年奧迪公司與霍希、漫遊者以及DKW三家公司合並,成立了「聯合汽車公司」。其中每一個圓環代表公司。4個圓環同樣大小,並列相扣,代表四家公司地位平等,團結緊密整個聯盟牢不可破。
從1932年開始,無論奧迪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變動,四環車標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在19世紀末的德國,汽車工業是標準的朝陽產業,汽車設計師的風光更是不亞於微軟的技術主管。
無數的青年才俊們滿懷雄心地投入到發動機的創造之中,希望自己能成為新紀元的開拓者,其中就包括奧古斯特·霍希這個出生於薩克森州的鄉間小子。這位車壇大佬出生於薩克森州的鐵匠之子,中學畢業後考入了當地的技術學院,28歲進入了鼎鼎大名的賓士之家,當上了製造部門的總經理。
順風順水的職場經歷沒讓霍希滿足,他在1899年離開了賓士公司,孤身一人來到科隆,在這座萊茵河畔的城市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公司-奧古斯特霍希公司。按照霍希本人的話說,他的公司在任何情況下都只生產大型豪華汽車,這一年也成為奧迪汽車的誕生之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奧迪
I. 奧迪是什麼車
1.奧迪的創始人叫奧古斯塔霍希是原賓士的高管,後面自己創業成立了奧迪的前身。
2.現在奧迪的四環標志代表的是以前四家汽車品牌合並成立的。
3.霍希離開賓士創立了霍希品牌,後面又因為意見不和,霍希離開了自己創立的霍希品牌。後又在原霍希對面又開了一家霍希汽車,由於之前已經有了一家霍希汽車,所以不能再用霍希這個名字,後面就用的拉丁語霍希叫法就叫做奧迪。
4.現奧迪是大眾旗下的高端品牌。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J. 奧迪的車標志是什麼樣的
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工公司,是價位比較合適的中高檔車。從用途來看,可分為商務型,家用型。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這四家汽車公司於1932年合並為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以下簡稱汽車聯盟)。從汽車產量來說,汽車聯盟是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商品標志為四個連接的圓環,代表參與合並的四家汽車公司。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現了四環標志。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於1969年合並,組成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該公司改名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總部遷至英戈爾斯塔特,四環標志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