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晶元什麼時候恢復
有專家表示汽車晶元短缺現象會在2021年年底逐步緩解,但多位半導體分析師卻表示晶元短缺很可能會延續到2022年。
不過大家也並不用擔心,因為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均在此前表示晶元短缺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目前大部分車型仍在正常生產中。
其實不論是手機缺晶元還是汽車缺晶元都暴露了我們國家在半導體行業發展的不足,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下晶元被人卡脖子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希望我們國家能夠成功研發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晶元,盡早擺脫西方國家的束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汽車晶元缺貨原因:
汽車晶元需求迅速增長。
近幾年各大汽車都在往智能化方面發展,半導體晶元電子設備在汽車中所佔的配件比例越來越多,像無人駕駛技術曾經只出現在部分車型或者高端車型上,而如今卻成為了大部分新能源車的標配。
半導體行業低估了汽車晶元需求。
由於晶元產業是具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周期性的,所以在「飢三年、飽三年」的情況下企業往往不會備太多庫存,畢竟供大於求就會出現巨額虧損。
所以在疫情全球汽車銷量低迷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輕易擴產,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市場的復甦使得晶元需求大幅增漲,各家庫存均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2. 中國缺芯局面或持續到2023年汽車晶元短缺何時才能有所緩解
中國缺芯的局面,在2021年的時候就能夠看到端倪,當然各個行業都出現了一些影響,但汽車行業無疑是受到影響最大的行業。國內以及國外多個汽車企業都因為缺芯的問題,而出現短期停產或者減產的情況。相關單位表示汽車晶元的缺口高峰期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晶元供應會慢慢的回升。汽車行業已經度過了最難過的時候,但是缺芯的問題並不會很快解決。
雖然各個國家對晶元短缺的問題預期並不盡相同,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晶元問題會在2022年的後半年得到解決,當然這是在沒有發生其他事件的前提之下,缺芯的危機將會在2023年的時候徹底解決。汽車行業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晶元短缺影響了汽車行業的整體運轉,後續經營存在著非常多的挑戰,企業需要從各個方面應對這個問題。
3. 晶元短缺什麼時候才能緩解
由於晶元代工企業的產能很難快速擴張,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的晶元短缺可能要到2021年年底才能緩解。
近日,中芯國際宣布投資50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建廠,生產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晶元製造的產能釋放需要周期,這也導致代工廠擴充產能比較謹慎。中芯國際產能釋放要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無法很快緩解目前的產能緊缺問題。這一輪的晶元緊缺差不多要延續到明年年底才能結束。
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目前世界先進在電源管理IC、驅動IC與影像感測器等方面應用需求最熱絡,車用電子需求也明顯轉強,預計8英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情況,至少延續到明年上半年、甚至第三季度。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表示,在疫情導致全球銷量下滑後,中國半導體需求反彈,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2021年。
(3)奧迪缺芯問題什麼時候能解決擴展閱讀
全球晶元短缺爆發:已經從汽車蔓延至手機和游戲機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汽車巨頭都面臨缺芯難題。大眾、福特、豐田等多家汽車企業不得不採取削減產量、減產等方式應對危機。
除了汽車行業之外,手機和游戲機也同樣開始遭受晶元短缺的限制。
據財聯社報道,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行業領袖發出警告,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晶元來生產他們的產品。
蘋果最近表示,一些新款高端iPhone的銷售受到零部件短缺的限制。恩智浦和英飛凌都表示,這些供應限制已不再局限於汽車行業。
索尼周三表示,由於生產瓶頸,該公司可能無法在2021年完全滿足其新款游戲機的需求。
據了解,缺芯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晶圓廠的產能不夠。目前晶圓廠的產能主要分為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一般情況下8英寸和12英寸的應用量最大。
然而在疫情期間,來自消費電子、工業市場和汽車需求猛增,這些大多需要用到8英寸晶圓。需求激增導致了市場上的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
整個行業來看,受缺貨潮影響,很多終端企業恐慌性下單,甚至部門企業下單量是往年的幾倍。
終端商搶晶元,製造企業搶晶圓。而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半年以上。
4. 一汽奧迪嚴重缺少晶元遭遇大面積停產,晶元荒何時才能終止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講晶元荒應該要到疫情終結的時候才能夠終止。因為晶元荒大概是從2020年是要開始的,那個時候因為疫情很多企業都停止了生產,晶元企業肯定也是這樣。晶元製造涉及到很多產業鏈,一方面是原料的供應,還有一方面就是加工廠的製造,最後還要進行運輸以及組裝等方面,涉及的產業非常多,所以一旦有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就會造成晶元荒。在去年嚴重的疫情情況下,很多工廠都停止了製造產品以及運輸行業也都停滯了,晶元產業遭到了嚴重的停產,所以到了目前來講很多地方都沒有晶元用,汽車手機電腦都需要用到晶元,沒有了晶元產品就造不出來產品。作為我們用戶肯定是希望晶元荒不能夠繼續存在,我們都希望疫情要提前終止,這樣很多產業才能夠繼續復甦,我們的各種產品也能夠得到供應,現在我就來談談我對於晶元荒的看法。
一、現在疫情很多國家都已經遏制住了,很多產品正在生產。
新冠疫情經過了一年半來的遏制,大部分國家都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我們都知道國內已經將近有10億人都打了疫苗,所以疫情方面應該是不存在什麼很大的問題,就算爆發也只會是小范圍的爆發,很多打了疫苗的人都有了抗體。所以大部分產業都能夠安全進行,晶元產業也能夠正常生產。
不管是任何產業的人都希望疫情終止,因為這樣我們才能進行正常的交易以及工作。
5. 汽車晶元短缺會影響多久汽車晶元下半年能恢復嗎
現在全球汽車晶元短缺是事情相信大家都已經略有耳聞了,發生這種事情對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買車交付時間增長了,很多車現在買了要等半年甚至一年後才能提車,那麼究竟汽車晶元短缺會影響多久?6. 汽車缺芯大勢下,車企都是如何應對的
圖片源於網路
其實汽車缺芯問題的暴露,最早要追溯到2020年12月大眾汽車,但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有改善跡象,也沒有根本解決,有專家預計或許到2023年才能完全擺脫缺芯難。患難見真章,車企們在這場困難中也發現了自身的許多問題,特斯拉的積極自救也為同行們提供了很多可學習的地方。在這場持久戰中,對於剛需買車的消費者來說,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或許成了不得不做的抉擇。
7. 疫情導致汽車晶元短缺加劇,缺芯問題會持續到何時
汽車晶元和手機晶元同等重要,如果一家車輛製造企業需要製造多輛智能汽車,那麼汽車晶元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然而,許多車輛製造廠商卻面臨著缺少汽車晶元的尷尬境地,他們沒有辦法獲得足夠數量的汽車晶元,影響整個公司的正常發展和營業額。
疫情導致晶元短缺現象加劇,這也使得網友關心智能汽車和智能設備的發展。缺少晶元的問題,很有可能持續到疫情結束。國際交流和國際合作會導致不同國家的多個企業獲得不同的發展機會,尤其是晶元行業的發展。相關的技術人員只能通過線上交流,這大大降低了互相交流的成果。
總的來說,關於智能設備的相關企業缺乏大量的晶元,許多企業都會採取非常有效的方案。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企業獲得了充足的資金,但是企業卻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原材料供應不足等難題。任何一個因素都要影響公司的發展,原材料供應不足也會影響公司的營業額和生產量。
8. 中汽協再度預警缺芯危機,缺芯問題該何時才能解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都能夠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也能夠進行更多的貿易活動,有很多產業都能夠相互連通,而且很多的產業所需零件也能夠相互製造,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且產業於產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越來越多。
而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某一個產業出現問題時,就會引起其他產業的變化,而且很可能會使得一些產業不能夠有長遠的發展。缺芯問題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中汽協再度預警缺芯危機,缺芯問題何時才能解決?我認為缺芯問題一年之後才能解決,之所以這么說,有三個原因:
一、這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問題。
我之所以認為這問題在一年之後才能夠解決,就因為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並不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的,即使我們加快研發的速度,我們也不一定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研發出更好的產品。
因此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至少需要一年。
9. 為何奧迪、大眾等汽車品牌,會出現「缺芯」的難題呢
一、奧迪「缺芯」萬人停工 一季度將減產
奧迪首席執行官Markus Duesmann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由於大眾集團的汽車晶元短缺,奧迪的生產速度已經放緩,目前1萬多名工人已經停工。
他說道:「奧迪將竭盡所能,一季度的減產量要控制在1萬輛以內。」
奧迪位於比利時的工廠
Duesmann將汽車晶元短缺形容為「危機中的另一場危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個汽車產銷大國需求下降,整車企業減產。當時,無論是車企還是供應商都在削減零部件訂單,其中就包括汽車晶元。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向好,去年下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回升,去年四季度甚至成為奧迪品牌有史以來銷量最好的一個季度。Duesmann說道:「我們去年四季度的表現十分強勁,但在接下來幾個月中不清楚會如何發展。」
他認為,汽車晶元供應鏈非常繁多,並且供應鏈很長。其中規模較小的供應商難以難以滿足突如其來的需求增長。
Duesmann預計,奧迪目前所出現的晶元短缺會一直影響到二季度的汽車生產,但到二季度不會導致減產。
Duesmann分析稱,展望全年,大眾旗下品牌的整體產量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奧迪等品牌將在今年下半年增加產量。
除奧迪品牌之外,大眾集團曾在表示,受晶元短缺影響,其在歐洲、北美和中國的工廠預計將減產10萬輛汽車。
此外,福特昨天宣布,其在德國薩爾路易的工廠已經從昨天起關閉停產,日產和本田兩家車企也宣布部分工廠將減產。
《華爾街日報》報道,面對晶元短缺問題,通用汽車在去年年底甚至要求供應商准備一年的晶元用量。
《金融時報》采訪多家Tier 1,得到的結論是晶元短缺非常嚴重。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本月初表示,汽車晶元的供應已經「明顯減少」。
車用半導體製造企業同樣面臨難題。
總部位於德國的英飛凌表示,正在調整產能以滿足更加強勁的需求。但英飛凌也說道,雖然汽車行業正在快速復甦,但其對汽車行業長期的增長預期並沒有發生變化。
恩智浦首席執行官Kurt Sievers去年年底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客戶的晶元訂單量激增,導致了供應不足。由於恩智浦超過一半的業務都與汽車相關,訂單通常需要三個月才能交付,且不能轉移產能,因此晶元短缺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英偉達自動駕駛控制器,帶logo的主晶元是Xavier
而車企對於車身控制晶元的需求則比較多,新近生產的燃油車至少需要20個車身控制器,換言之也就是至少需要20個晶元,需求量相對比較大,因而存在短缺也有可能。而這些晶元的生產企業還是一些傳統的車載晶元玩家如英飛凌、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等。
其次,用於計算的主動晶元比電容電阻等被動晶元更加關鍵。
「電容電阻斷供,我們很快就能找到替代品。但計算晶元(主動晶元)就那麼幾個供應商,一旦短缺根本沒有替代。即使有替代,對研發和生產流程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上述新造車公司工程師這樣告訴車東西。
按照他的說法,替換一個電容電阻,車企只需要重做一兩項測試即可。但是如果要替換一個嵌入式系統的計算晶元,從軟體開發到後續的各種測試全部需要重做,極其復雜,所以車企只能停產等待。
再次,即使都是主動晶元,自動駕駛晶元和車機系統晶元則更為重要。
車輛的底盤控制系統、空調系統、車身硬體(比如車窗門鎖)背後都有一個控制器,控制器內部會有一個計算晶元(或者是MCU)進行控制,這些晶元運算的軟體相對簡單,對算力的需求遠遠低於自動駕駛、車機系統(座艙)上的主動晶元。
所以即使是卡脖子,這些車身控制晶元相對容易被替代。並且長遠來看,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的晶元將逐漸成為汽車的核心晶元,在中央計算架構的趨勢下,一兩顆主晶元完全可以把現在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上的所有MCU和計算晶元所取代。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選擇自己做FSD自動駕駛晶元,而不是車身控制晶元的原因。
汽車晶元的未來,大概率是握在能夠提供大算力的晶元企業手中,現階段不管是高通、英偉達,還是華為、英特爾,都在往這些方向發力。中國也出現了像是地平線、黑芝麻、芯馳等創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