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奧迪雙鑽四驅車三代豪配什麼底盤,我想配個田宮的地盤,配那種
你是奧迪雙鑽的車殼,換田宮底盤可以換TZ和AR,靜態擺放隨便哪個底盤都行,下場還要看規則,田宮例不能用奧迪車殼,無限制的話另當別論,所以從下場來講田宮例就算啦,無限制或者其他娛樂比賽可以考慮用奧迪競速底盤。野跑的話那就更隨便啦,隨便哪個底盤哪個品牌都行,耐撞的底盤可以選TZ~AR~MS或者奧迪競速底盤另行改裝。
⑵ 奧迪雙鑽四驅車馬達如何製作和改裝
建議你找個會繞馬達的老師幫忙繞 用那種粗銅絲..
然後馬達內磁鐵換掉.換強磁性的..
現在外面買的車沒什麼用 , 一定是直接改裝的
⑶ 奧迪雙鑽四驅車
車輪要「輪中輪」的!(就是輪子裡面還有齒輪!你應該知道吧!)輪胎按環境換!馬達要裡面是超導體的(你現在還沒學物理吧...)要「光速」吧,裡面放的是銀絲!龍頭要那種發白的硬塑料做的那種吧(忘了是什麼了)鳳尾跟龍頭是配套的!(我說的是便宜的那種,我認為不必要裝龍頭鳳尾,會減速的!底盤好就不裝了)底盤一定要好,要不然容易壞,要防彈地盤吧!(超耐摔,我就有一個,至今還沒壞,但是裡面的馬達套壞了!配件不好配)!
像風暴、光速這樣的馬達確實不錯,不過我的馬達是自己改的,豹王馬達外殼+發燒級馬達軸芯,軸心我照迷你天地纏了一種「單線雙繞跳線繞法」,扭力和轉速都不錯。不過一般還是喜歡用風暴,可惜風暴有一次丟了…… 龍頭鳳尾什麼的嘛……建議用玻璃鋼或者纖維的,上閃電飛龍環需要讓車子輕起來,不要用那些接地的東西,沒什麼用的…… 像LS說的,滾珠軸承很重要。除了六角軸的,建議用滾珠軸承的導向輪。我記得以前有個「風火導輪」蠻不錯,外面一圈是「賽鋼」的材料。我用的是小的那款。還有一款是全金屬的,我比較推崇那個,但是沒買。 車輪我覺得不用下太大功夫,原廠的輪胎就不錯,塑膠的比較輕,橡膠胎抓地也不錯,我換了鋁合金的那個很窄的輪胎以後覺得也沒什麼變化。 關於馬達我要提醒你一定要裝磁鋼!物理學上也說過增加磁感應強度可以提高轉速的。我買了一個超薄的稀土硼鐵的,蠻不錯。導電片也最好用鍍金的或者鍍銀的(只是那麼說吧,要是真鍍金鍍銀還了得,得賣多少錢啊!) 潤滑油,最好用牙簽一個齒一個齒的抹,有點耐心哦!我一直都這么弄,效果不錯的。 如果只是普通比賽,沒有車檢,我可以告訴你一個非常無敵的改裝: 先把底盤的前面,就是類似F1的那個T型的橫著的部分剪掉,留下一小部分,然後在上面裝一個接地的東西(MS是叫蛙腳吧),中間夾一個滾珠軸承導輪接地,要是覺得不結實可以用膠粘一下,最後把前輪去了。最後的效果就是一個「三輪車」。鳳尾一定要用雙層導向輪,否則容易過彎時候飛出去…… 這個改裝方案是我一個朋友的,速度有大幅度的提升,缺點就是難看……而我比較追求華麗,所以沒那麼改…… 最後提醒你一點,改裝馬達要小心! 呵呵……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已經有幾年不玩四驅車了……已經是高二的學生嘍! 不過一提這些還是覺得很開心,過去我媽媽很支持我玩的,而且給了我很多現金資助啊……呵呵!
⑷ 最好的奧迪雙鑽四驅車配置
同意LS的觀點
不過我覺得配備適合不同賽道應該用不同的馬達
像風暴、光速這樣的馬達確實不錯,不過我的馬達是自己改的,豹王馬達外殼+發燒級馬達軸芯,軸心我照迷你天地纏了一種「單線雙繞跳線繞法」,扭力和轉速都不錯。不過一般還是喜歡用風暴,可惜風暴有一次丟了……
龍頭鳳尾什麼的嘛……建議用玻璃鋼或者纖維的,上閃電飛龍環需要讓車子輕起來,不要用那些接地的東西,沒什麼用的……
像LS說的,滾珠軸承很重要。除了六角軸的,建議用滾珠軸承的導向輪。我記得以前有個「風火導輪」蠻不錯,外面一圈是「賽鋼」的材料。我用的是小的那款。還有一款是全金屬的,我比較推崇那個,但是沒買。
車輪我覺得不用下太大功夫,原廠的輪胎就不錯,塑膠的比較輕,橡膠胎抓地也不錯,我換了鋁合金的那個很窄的輪胎以後覺得也沒什麼變化。
關於馬達我要提醒你一定要裝磁鋼!物理學上也說過增加磁感應強度可以提高轉速的。我買了一個超薄的稀土硼鐵的,蠻不錯。導電片也最好用鍍金的或者鍍銀的(只是那麼說吧,要是真鍍金鍍銀還了得,得賣多少錢啊!)
潤滑油,最好用牙簽一個齒一個齒的抹,有點耐心哦!我一直都這么弄,效果不錯的。
如果只是普通比賽,沒有車檢,我可以告訴你一個非常無敵的改裝:
先把底盤的前面,就是類似F1的那個T型的橫著的部分剪掉,留下一小部分,然後在上面裝一個接地的東西(MS是叫蛙腳吧),中間夾一個滾珠軸承導輪接地,要是覺得不結實可以用膠粘一下,最後把前輪去了。最後的效果就是一個「三輪車」。鳳尾一定要用雙層導向輪,否則容易過彎時候飛出去……
這個改裝方案是我一個朋友的,速度有大幅度的提升,缺點就是難看……而我比較追求華麗,所以沒那麼改……
最後提醒你一點,改裝馬達要小心!
呵呵……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已經有幾年不玩四驅車了……已經是高二的學生嘍!
不過一提這些還是覺得很開心,過去我媽媽很支持我玩的,而且給了我很多現金資助啊……呵呵!
祝你玩得開心!
⑸ 奧迪雙鑽四驅車怎麼拼裝
其實前面的改裝方法都是看《迷你天地》學的,翻出四驅車的同時發現了幾本早已遺忘的秘籍……以下是拼裝圖片:
⑹ 組裝一輛奧迪雙鑽的四驅車
(有些沒編號)
五樓的,我承認新貨質量不好,全都好看不中用,但新的改裝技術絕對可以戰勝舊的,人類對四驅車的認識那是一個質的飛躍。也不看看過去是什麼車速的時代,現在是什麼車速的時代,軌道車在發展,過去的冠軍,現在根本不值一提,你拿1996年的管良超和2009年的管良超比比就知道了(管良超你總知道吧),還有裝車不止看配件,同樣的配件不同的人裝的車性能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好的技術可以讓配件有機地連成一個整體。軌道車講究配合,力威底盤絕對不實用,滾珠導輪如果不是在閃電飛龍上跑也是淘汰品,金屬齒輪和大直徑輪就更不用說了
以下我的建議:
弄個戰龍窄車底,或競技底盤(17101),滾珠軸承(10-20元,隨你),裝神劍護甲(大概20元左右),用膠水加固(502的),裡面有螺絲的,普通的車那螺絲夠了,戰龍原裝導輪8個,如說明裝好,輪殼,車軸和傳動軸用原裝的,後輪皮原裝的,前輪用海綿胎,導電片用雙層的(把里層的勾掰掉,就能裝進去了),齒輪比2.0:1——2.3:1都行,電池無論如何也要用TH1600,因為電池容量幾乎沒關系,十幾秒就跑完了,關鍵是放電倍率,它是30A的,一般電池只有10A,沒法比,有它再慢的車也會快!!!!!
參考數據:
(馬達方向稱為後)
後翼總寬度上114.90下113.70
前翼總寬度上115.10下113.40
上為朔膠導輪下為鋁制導輪
輪胎寬為7MM直徑為22.55MM
將車放於平台
後翼導輪離平台.下6.5MM.上20MM
前翼導輪離平台.下6.0MM.上21MM
導輪以0度無傾角組裝
齒輪以33.34兩種
馬達用拚命轉子0.5mm3線差不多了,雙滾珠軸承馬達殼,TH磁鋼,無氧銅電刷
電池用th1600。導電片用鍍銀雙層
⑺ 如何改裝四驅車
改裝四驅車,什麼龍頭鳳尾,你不裝也可以,要想讓四驅車跑得快,馬達,電池是關鍵
1:電池選1.5V的電池,(推薦南孚)
2:馬達,建議你自己做一個,買好電池零件,在軸上多纏繞銅線,,馬達外殼用磁性強的永久性磁鐵,這樣,你的馬達可以轉速快,而電池不好,或者電壓太低,再好的馬達也沒用,所以電池也是關鍵。
3:轉彎速度快而引起車飛出跑到,你可以適當增加車的重量。
4:齒輪要定期換,磨損了要換。
以上是幾個改裝四驅車的要點,其實我也是四驅車愛好者,雖然十幾歲,望你改裝四驅車成功。
望採納
⑻ 迷你四驅車改裝,急!!!
我大概有三年不玩了吧,當初在配件上花了幾百,得過全市一等獎。現在新出的東西不大了解,不過結構還是沒變的。
一、底盤
不用多說,輕便堅固的底盤是良好的基礎
二、馬達
我玩的時候最快的馬達是「原子裂變」,現在當然有更高轉速的,但是不要認為最快的就是最好的,一定要根據車況選擇。一般在中高檔即可。
三、輪胎
這個東西不太了解,我們那個時候參加比賽用的是鋁合金的小輪,中間一定要加上滾珠軸承
四、導輪
同樣是滾珠軸承,前後保持一致
五、外觀
好的賽車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與眾不同,如果你不參加水平很高的比賽,只需要選一個看上去不錯的,若想進一步提速,需要挑選流線型、阻力小的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外殼
六、電池
我當初的選擇是奧迪雙鑽2400mah,現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選購正版廠家的充電電池,容量盡量大,並且有條件的話買2-3套。還可以准備一個放電器,可以讓電池壽命更長。
七、保養
定時清潔對賽車來說尤為重要。我基本上出去練一下午回來就要清潔灰塵和油泥,一段時間要注意點上馬達和各個齒輪中間的潤滑油。
PS:如果自己玩的話,用不著准備那麼多,享受賽車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准備比賽,一定要經常練習、調試,掌握賽車的性能,比賽中遇到突發情況才能立即解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和經驗
⑼ 四驅車如何改裝
休閑型我就不管了,競速型我可要說一下,車殼可以不用(對競速無意義),八孔底盤太軟,普通輪胎直徑太大,易飛車,原裝馬達功率絕對不夠,如果馬達換了,齒輪比也絕對要換,導輪要雙層前後導輪(即八個導輪),電池要夠容量更要夠爆發力(即放電倍率),後導輪一定要有。還有,玩車不只看配件,還得看組裝的好壞,如磨圓,磨合,調制等,這些決定了一輛車的好壞。
建議:
唉,時代在發展,過去玩車的某些人落伍了,還來誤導別人....
別講中國人還在1996年時改車的方法,那是小孩玩的,
以下是我的建議:
經濟型:
弄個戰龍窄車底,或競技底盤(17101),滾珠軸承(10-20元,隨你),裝神劍護甲(大概20元左右),用膠水加固(502的),裡面有螺絲的,普通的車那螺絲夠了,戰龍原裝導輪8個,如說明裝好,輪殼,車軸和傳動軸用原裝的,後輪皮原裝的,前輪用海綿胎,導電片用雙層的(把里層的勾掰掉,就能裝進去了),齒輪比2.0:1——2.3:1都行,電池無論如何也要用TH1600,因為電池容量幾乎沒關系,十幾秒就跑完了,關鍵是放電倍率,它是30A的,一般電池只有10A,沒法比,有它再慢的車也會快!!!!!
極限型:
碳纖維底盤和前後翼和排齒側補(有賣的),打磨固定,滾珠軸承,調平,插入錳鋼軸,以輕松滑動為佳,用馬達墊片調整冠齒與傳動軸齒間的距離,0.5——1mm為佳,用膠水固定齒輪與軸上,以防滑動影響效率。abs輪框黏上瘋豬胎,磨圓後安上加固,上導輪塑膠20mm,下導論鋁導19mm,12.7級螺絲,
參考數據:
(馬達方向稱為後)
後翼總寬度上114.90下113.70
前翼總寬度上115.10下113.40
上為朔膠導輪下為鋁制導輪
輪胎寬為7MM直徑為22.55MM
將車放於平台
後翼導輪離平台.下6.5MM.上20MM
前翼導輪離平台.下6.0MM.上21MM
導輪以0度無傾角組裝
齒輪以33.34兩種
馬達用拚命轉子0.5mm3線,雙滾珠軸承馬達殼,無氧銅電刷
TH1600電池
以上網上都有賣的
⑽ 迷你四驅車改裝
我是開模型店的,多年來總結如下經驗:
1,馬達,馬達是車子的核心,就像心臟一樣,是速度的最直接因素,有一個好的馬達,才能使車子「飆」起來。市面上賣的馬達大多是機器纏繞,漆包線與軸心飽和度很差,故而既耗電,跑得也不是很快,不過現在已有部分是手工馬達,比如,原子裂變(雙線單繞),V1,V2。這些馬達雖然受手工繞制,因為繞法單一,速度並不是很理想。
說起來,還是自己學會纏馬達才是王者,自己可以根據興趣選怎不同的繞法,來獲得較高的轉速或者扭力。
2,電池。電池是馬達動力的源泉,市面上賣的AULDEY雙鑽1800毫安時鎳氫充電電池是首選,內阻極小,爆發力驚人
3,齒輪。齒輪決定車子奔跑性能,大齒輪比車子扭力較大,善於彎道爬坡行使,小齒輪比極速較高。選擇齒輪比要根據馬達扭力來決定,帶磁鋼的馬達扭力都較大,應選擇較小的齒輪比(3:1~~1.6:1),當然還要看轉子的繞組方式。扭力小的馬達要選擇大齒輪比,來獲得較高的扭力。
4,其他。其他的因素還包括車身重量,車身重量印盡量降低。車輪,建議選用較窄車輪,比較省力,加速性能好。輪胎摩擦力,橡膠輪胎摩擦力較小,不適合高速行駛,因為高速旋轉的車輪裝上摩擦力小的輪胎很容易打滑,造成能源浪費。建議使用海面胎,但海綿胎,阻力過大,有軟綿綿的感覺,馬達負擔較大,比較耗力,不適合長時間行駛。導輪,導輪越薄,速度越快。
還有空氣動力,潤滑,導電片等細微因素就不多說了.
一流的配置應該像這樣。
馬達:V1或V2馬達(手工的最新馬達)
電池:1800毫安時電池
底盤:超2底盤 或者競速底盤(強化)
平衡類零件:超級車身護架 或者復式玻璃鋼龍頭鳳尾或者同等級的飛鷹,金弓,火眼金睛等
導輪:競速型風火輪(強化性導輪皮)
車輪:發燒級合金車輪。或者同等級的迷彩、競技車輪
其他:6MM滾珠軸承套件、鍍銀導電片、空心六角軸、底盤兩側加強片,超高速齒輪、耐高溫電機座、發燒級傳動軸,專用螺絲組。
若是在上述選項里符合等級的話,那你的車遠遠超過300元了,可以成為超級跑車了,當然這些零件不能盲目的組在一起,要根據不同的場地配備適應的零件,馬達如果是自繞的高性能那就更厲害了
祝你玩得愉快!